防油渗混凝土主要用于一些对油类渗透有严格要求的工业建筑地面,如炼油厂、油泵房等。其详细施工方法:
一、施工前准备
1. 材料准备
水泥:应选用泌水性小、水化热低的水泥,一般优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MPa 。检查水泥的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确保水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且在保质期内。
骨料:粗骨料宜选用连续级配,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含泥量不大于1%;细骨料采用中砂,细度模数在2.3 - 3.0 之间,含泥量不大于3%。对骨料进行筛分和含泥量检测,保证骨料质量。
防油渗剂:根据工程要求选择质量合格的防油渗剂,其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检查防油渗剂的产品说明书、质量检验报告等,按照规定的掺量准备。
外加剂(可选):根据施工需要,可选用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 工具准备
搅拌设备:采用强制式搅拌机,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检查搅拌机的性能,保证其正常运行。
运输设备: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保证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损失符合要求。
振捣设备:插入式振捣器和平板振捣器,根据施工部位选择合适的振捣设备,并检查其性能。
抹面设备:抹光机、木抹子、铁抹子等,用于混凝土表面的抹平和收光。
测量工具:坍落度筒、试模、温度计、湿度计等,用于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制作试块以及监测施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3. 基层处理
清理:清除基层表面的杂物、灰尘、油污等,确保基层干净。
平整:检查基层的平整度,不平整的部位,采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进行找平,使基层表面平整度偏差不超过5mm 。
湿润:在浇筑混凝土前,提前对基层进行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配
1. 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性能,进行防油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以及防油渗性能要求。一般情况下,水胶比不宜大于0.55,砂率宜为35% - 45% 。防油渗剂的掺量应根据产品说明书和试验确定,一般为水泥用量的3% - 5% 。
2. 试配: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试配,测定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坍落度、和易性等)、力学性能(抗压强度等)以及防油渗性能(如油渗透高度比等)。根据试配结果,对配合比进行调整,直至满足工程要求。
三、混凝土搅拌与运输
1. 搅拌:
投料顺序:一般先投入骨料、水泥和防油渗剂,干拌均匀后,再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如使用外加剂,应根据外加剂的品种和使用说明,在合适的阶段加入。
搅拌时间:强制式搅拌机的搅拌时间不少于90s,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防油渗剂充分分散。
质量控制:搅拌过程中,应定期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水量,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符合要求。同时,观察混凝土的和易性、颜色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 运输:
运输要求: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确保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不发生离析、漏浆,坍落度损失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运输时间应根据气温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合理安排,一般不宜超过1.5h 。
卸料检查:卸料前,应高速旋转搅拌筒20 - 30s,使混凝土搅拌均匀。卸料时,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外观质量,如发现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或有离析现象,应进行处理,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卸料。
四、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1. 浇筑前准备:再次检查基层的湿润情况和模板的安装质量,模板应支设牢固,拼缝严密,防止漏浆。在模板内侧面涂刷隔离剂,便于脱模。同时,准备好浇筑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振捣器、铁锹等。
2. 浇筑:
分层浇筑: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300mm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 - 100mm ,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
连续浇筑:应尽量连续浇筑混凝土,避免出现冷缝。如因特殊原因需要间歇,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布料均匀:在浇筑过程中,应均匀布料,避免混凝土堆积过高或过厚,影响振捣效果。大体积防油渗混凝土,可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法,从一端向另一端推进,斜面坡度一般为1:3 。
3. 振捣:
振捣方法: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应快插慢拔,振捣点应均匀排列,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 - 400mm 。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再下沉、无气泡冒出为准,一般为20 - 30s 。平板振捣器适用于表面振捣,振捣时应缓慢移动,确保混凝土表面振捣均匀。
边角振捣:混凝土的边角部位,应加强振捣,可采用小型振捣棒或人工插捣的方式,保证边角部位混凝土的密实性。
振捣质量控制:振捣过程中,应避免振捣棒碰撞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防止其移位或损坏。同时,观察混凝土的振捣情况,如发现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蜂窝等缺陷,应及时进行处理。
五、混凝土抹面与养护
1. 抹面:
初次抹面: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后,先用木抹子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初次抹面,将表面的泌水和浮浆刮去,使表面平整。
二次抹面:在混凝土初凝前,用铁抹子进行二次抹面,进一步提高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防止表面出现收缩裂缝。二次抹面时,应注意抹面的力度和方向,保证表面光滑一致。
压光处理(可选):有较高表面光洁度要求的地面,可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压光处理,使用抹光机或铁抹子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多次抹压,使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水泥浆膜,提高地面的耐磨性和防油渗性能。
2. 养护:
养护方法: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一般采用覆盖塑料薄膜或草帘等方式进行保湿养护,也可采用喷涂养护剂的方法。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在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温度控制:在养护期间,应注意监测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和环境温度。当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超过25℃时,应采取相应的温控措施,如增加覆盖层厚度、调整养护用水温度等,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应力产生裂缝。
养护质量检查:定期检查养护情况,确保养护措施有效执行。如发现覆盖物破损或混凝土表面干燥,应及时修补和浇水湿润。同时,按照规定制作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和防油渗性能试验,检验混凝土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六、质量检查与验收
1. 原材料质量检查:检查水泥、骨料、防油渗剂、外加剂等原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检验报告等,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2. 混凝土性能检测:
坍落度检测:在混凝土搅拌和浇筑过程中,定期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检测2次,坍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抗压强度试验:按照规定制作混凝土抗压强度试块,每100m³ 混凝土不少于1组,不足100m³ 时也应制作1组。试块应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8d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其强度应符合设计强度等级要求。
防油渗性能试验: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制作防油渗混凝土试块,进行油渗透高度比试验,油渗透高度比不应大于50% 。
3. 外观质量检查: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平整、光洁,有无裂缝、麻面、蜂窝、孔洞等缺陷。发现的缺陷,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修补处理。
4. 尺寸偏差检查:检查混凝土的厚度、平整度等尺寸偏差,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地面平整度偏差不应超过5mm ,厚度偏差不应超过设计厚度的 +10mm 和 -5mm 。
通过以上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防油渗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满足工业建筑对防油渗性能的要求。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