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用灌缝胶施工工艺流程
道路用灌缝胶施工是修补路面裂缝的重要环节,需要“准备”→打槽→清缝→补缝→保养→“开放式交通”的标准化流程,保证了长期可靠的密封效果,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1. 施工准备
开工前需要完成材料、工具和现场检查和规划:
材料检验:根据裂缝宽度(例如<选择6mm窄缝冷灌型,≥选择热融型6mm宽缝)、选择适合深层和自然条件的填缝胶(如改性沥青基用于沥青路面,环氧树脂基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检查胶体保存期(通常6-12个月)、外观(无结块、霉变)和性能参数(例如粘接强度)≥0.8MPa、弹性恢复率≥80%、温度范围-40℃至90℃)。
工具准备:热熔补缝需配备热熔釜、填缝机、刮刀、导热油;冷灌需要配备胶枪、注射器和搅拌棒;一般工具包括高压吹风机、钢刷、扫帚和防护用品(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现场清洁:用高压空气或水彻底清洁缝隙,清除污垢、灰尘和油渍;如果缝隙潮湿寒冷,用热气喷枪干燥或粉刷防水面漆,以确保缝隙壁干燥易碎(含水量≤5%)。
2. 缝隙预处理
预处理是保证填缝胶与缝壁粘接的关键,应根据缝隙问题进行扩缝和缝壁解决:
扩缝处理:总宽度<6mm或深度不足的缝隙,用切割机将缝隙扩大到U型或V型槽(总宽度)≥6mm,深层≥总宽度为1/2),提高填缝胶与缝壁的粘接面积;扩缝后立即清理碎渣。
缝隙解决方案:用钢丝刷清除扩缝后的疏松颗粒,然后用高压吹风机吹掉槽内灰尘;用钢刷打磨缝隙,保持粗糙,提高附着力。
3. 灌缝胶准备
根据胶体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热熔填缝剂:将填缝剂放入热熔釜中,按照产品手册操作加热温度(一般为180℃-220℃),搅拌至胶体完全熔化,对称无气泡;防止温度过高(>220℃)导致胶体老化,或低温(<180℃)导致流动性差。
冷灌型填缝剂:如果是组份(A、B成分),按比例(一般1:混合后,用搅拌棒搅拌均匀;直接倒入胶枪或注射筒,无需加热。
4. 注浆与修复
注射浆料应根据裂缝宽度进行调整,确保胶体密实添加:
灌浆方法:窄缝(总宽度<10毫米)用胶枪或注射筒立即注浆,慢慢引入缝隙底部和两侧,确保粘合剂充满缝隙;宽缝(总宽度≥或者深缝需要分层注浆(每层厚度10mm)≤2cm),待底层粘合剂基本干燥(约10-15分钟)后再灌注顶层,防止气泡残留。
修复边缘:用刮刀或刮尺将填缝胶的边缘修复整齐,使其与地面高度一致,避免突起危害驾驶舒适。
夯实解决方案:用刮刀或专用夯实工具夯实填缝胶,确保与缝壁紧密接触;表面可以撒一点细沙或覆盖隔离膜,避免填缝胶轮。
5. 保持干固和开放交通
固化时间:热熔填缝料在常温下自然冷却(约30分钟-1小时),待胶体完全固化后,交通开放;冷灌填缝料在常温下固化时间一般为1-2小时,轻载交通需要在胶体完全干燥(约24小时)后才能开放。
干燥固化规定:在干燥固化期间,严禁车辆辗压、人员践踏,防止灌缝胶变形或脱落。
6. 质量检验和验收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外观、性能和防潮检查:
外观检验:填缝胶应填充密实,表面光滑平整,无气泡、开裂、脱空或渗漏现象。
粘结强度检测:随机选择修复段落,用拉拔仪检测填缝胶与缝壁的粘结强度。(≥0.8MPa),确保粘结牢固。
厚度检测:用探头或超声测厚仪检查填缝胶的厚度,确保符合设计要求(一般)≥1cm)。
防潮性认证:进行淋水试验(模拟降水),检查密封效果,确保路面结构层无水渗透。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