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顶带模注浆料与压浆料的关键区别
拱顶带模灌浆材料和灌浆材料属于水泥基特殊灌浆材料,但在设计定位、应用领域、特点和施工标准上存在明显差异,实际差异如下:
1. 设计定位和核心用途
拱顶带模注浆材料:专为隧道、地铁等地下建筑设计的拱顶带模施工设计。需要兼容“带模”的施工条件(即衬砌台车模板未拆除时的灌浆工作),以解决拱顶脱空、衬砌与软岩之间的间隙填充问题,确保材料浆料在空间内均匀扩散并密实填充。
压浆材料:预应力管道(如桥梁、铁路箱梁的波纹管孔)主要针对后张法预应力结构,用于钢绞线张拉后补充管道。关键目的是保持预应力筋免受腐蚀,保证预应力的合理传递,避免管道中间缝隙造成结构无效。
2. 侧重于重要特征
虽然两者都需要具有高流通、微膨胀等基本特性,但侧重点却不同:
拱顶带模注浆材料:
高工作性:原始截锥流动度可达410mm,90分钟仍保持在350mm以上,保证浆体能根据拱顶狭窄间隙加入到空洞深处;
早强高强:12小时强度≥8MPa(符合带模完成后初期拆板规定),28天强度可达60MPa(融入隧道长期承重要求);
微膨胀和体积稳定:凝固硬化后微膨胀(补偿水泥水化收敛),不泌水,不离析,防止拱顶出现二次空洞。
压浆料:
高冲盈性:需要0~适度膨胀2%(防止膨胀过大导致管道开裂),保证管道内浆料密实无间隙(冲盈度≥98%);
强粘接和防锈:与预应力筋(钢铰线)的粘接强度≥2.0MPa(不要移动),料浆对钢筋无有害物质(如氯离子),合理防锈;
流动可靠性:出机流动10~17秒,30分钟≤20秒(与远距离管道压浆兼容,防止流动过快造成堵管)。
3. 施工技术的差异
拱顶带模注浆材料:
施工机会:二衬现浇混凝土后2~3小时内(利用混凝土余热加速料浆干固);
灌浆方法:从拱顶低处向高空灌浆,根据模板预设的排气孔(当排气孔排出浆料,稠度与引入浆料一致时终止);
凝结时间可调:根据工作温度调节水胶比,确保胶浆在带模期间保持稳定的流动性。
压浆料:
压浆设备:需要使用活塞机压力泵或机械泵(压力泵)≥0.7MPa),强制将浆料压入管道深处;
步骤规定:先压入下层孔洞,再压入顶层孔洞;在压浆过程中不断搅拌浆体(避免离析),浆体温度应保持在5。~30℃(极端温度应采取保温/降温措施);
冲孔度检查:压浆后应通过超声波或钻孔取芯检查管道的压实度(无间隙、气泡)。
4. 应用领域界限
拱顶带模注浆材料:仅适用于隧道、地铁拱顶带模施工,以及类似“狭窄带模板”的间隙填充场景(如地铁管片间隙、地基加固中的小孔);
压浆材料:仅适用于后张法预应力结构的预应力管道压浆,以及大型预应力构件的孔隙注浆(如箱梁、T梁孔)。
综上所述,两者的关键区别在于设计定位和场景适应性:拱顶带模注浆材料聚焦“带模条件下拱顶间隙添加”,注重早期强度、高流动性和稳定体积;压浆材料聚焦“预应力管道的密实添加”,注重高冲压、强粘接和防锈。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