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质特征
1. 强度级别
C40表示其正方体抗压强度指标为40MPa。这类强度级别使其能够承担更大的压力,可以用建筑工程中强度要求高的部位。
2. 聚合物特性
因为聚合物的提高,其具有灵活性、附着力和耐用性。聚合物的提高改善了砂浆的变形能力,受外力或环境条件的限制不易开裂。同时,提升了与基础材料的粘合力,可以更好的粘在混泥土、裸钻等环境下。
二、原料构成
1. 水泥一般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是砂浆的主要掺合料,具备基本的结构特点。
2. 细骨料
一般为细沙,其粒度和级配危及砂浆工作性与密实性。细沙能使砂浆具备粘结力,便于施工操作。
3. 聚合物
常见的乳液聚合物,如丁苯乳液、丙烯酸乳液等。聚合物的种类和成份会影响砂浆的特性。例如丁苯乳液能提高砂浆的附着力和防水性,丙烯酸乳液有助于提高砂浆的柔韧度。聚合物成份一般为水泥质量的10% 30%左右,具体根据一定的特征创建。
4. 外加剂
添加物:能降低水灰比,提升砂浆的强度与工作性。通过降低用水量,在确保砂浆流通同时,使砂浆更为致密,进而提升强度。
保水剂:防止砂浆施工过程中水份排出太快,确保砂浆的可操作时间,使砂浆在喷涂或墙面施工过程中始终保持工作状态。
三、配合比设计要点
1. 水灰比
水灰比一般维持在较低水平,一般在0.3 0.4中间。较低的水灰比有助于提高砂浆的强度和耐用性,但过低水灰比会均衡砂浆的流通,并尽可能调节加上剂的用量。
2. 掺合料总量
掺合料总量也较高,一般为350 450kg/m3中间。充沛的掺合料耗费可以确保砂浆的强度发展,同时也有助于聚合物与水泥等材料的优质协同效应。
3. 聚合物掺量
根据工程对砂浆特性(如粘结性、柔韧度、耐用性等)的需求。如果对粘结性要求很高,可以适当增加聚合物的掺量;如果对成本敏感,可以在满足基本特性要求的前提下控制聚合物的掺量。
四、施工要点
1. 基层处理
清除底层,去除灰尘、油迹、疏松物等杂质。假如基层表面不平整,尽量打磨或修复,以保证底层的平整度和稳定性,以保证环氧砂浆与基层的优良粘合力。
2. 拌和挑选机械搅拌方式,依据配合比精确秤重水泥、细骨料、聚合物、外加剂等原料,然后倒入搅拌器中。拌和时间一般为3 5分钟内,保证各种原料充分搅拌均匀,使聚合物均匀分散在砂浆中。
3. 施工操作
它可以通过清洗和墙面修建。喷涂时要分层开展,每层厚度不宜太厚,一般控制在5,一般控制在5 10mm左右,待上一层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涂下一层。筑墙时,保证砖缝圆滑均匀。
4. 维护施工完成后,需及时维护。在室温下,可覆盖塑料膜或湿麻袋开展保湿保养,保养时间不少于7天。在维护过程中,应防止砂浆受到外力和干燥环境的作用,以保证砂浆的强度发展与性能稳定。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