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柱混凝土表面增效剂是依据渗入化学反应改进墩柱等混凝土工程因维护不当、配合比不合理、回弹强度不够、表面疏松等原因而改进混凝土表面特征的功能性材料。其主要功能是提升混凝土表面的密实度、回弹强度、耐磨性和耐用性,适用修复和提升墩、桥梁、隧道等混凝土构造的强度。
一般种类和核心特征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墩柱混凝土表面增效剂通常是水性液体和单组分,重要类型包括混凝土Z2、Z6、312增效剂等,重要特性如下:
高吸水性:能渗入混凝土表面3-15mm,与内部游离钙、氢氧化钙等物质发生反应,填补孔隙;
:无刺鼻气味,无腐蚀性,符合绿色施工要求;
施工简单:无大型设备,可采取滚漆、喷涂等方式进行,适用墩柱等复杂构件表面解决;
效果显著:一般可提高混凝土回弹强度5-10MPa(部分产品可达10-40%),提升效果持久。
适用场景墩柱混凝土表面增效剂主要用于修复和防止混凝土强度不够,具体场景包含:
墩柱、桥梁、隧道等已浇制成形混凝土因为保养不到位(如浇制不够、前期少水)、配合比失衡(如水胶比太大)、由于年龄太长(如28天后强度未达到设计值),回弹强度稍低;
混凝土表面碳化(如墩表面与空气接触引起的碳化深度上升)引起的强度减少;
因为振捣不密实、表面疏松等问题,新浇墩柱混凝土应提高表面强度,避免后期使用中起砂脱落。
施工要点1。 前期准备:
消除墩表面:用钢刷、高压泵消除表面尘土、油迹、疏松颗粒,保证底层干躁(含水量)<8%);
处理缺陷:针对墩表面空隙、蜂窝、表面等问题,先用专用修补胶(如环氧胶)或砂浆工整修补,避免增效剂渗入遇阻。
2。 材料配置及涂刷:
拌匀:单组分产品不需要配置,组份产品(如环氧树脂)必须按照说明书的比例混合,搅拌至无结块;
持续涂刷:用多桶或喷枪在墩表面匀称涂刷增效剂,维持湿润状态(避免流动),持续涂刷2-3次,每次间隔4-6钟头,直到底层不再渗入;
操作用量:依据墩柱面积和渗透深度调节用量,一般每平米用量约为0。2-0。3KG。
3。 保养与凝固:
自然养护:涂刷后24小时内避免浇灌、雨淋或踩踏,维持墩表面潮湿(可覆盖塑料膜);
初凝:一般7天左右达到理想强度,24钟头后能开展反跳检验;
自然条件:施工温度需在5-40℃中间,低于5℃需加温原料(如用清水浸泡),高于40℃需加强通风降温。
疑难问题贮存要求: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温度5-35℃),避免日晒雨淋;单组分货品颠倒贮存,防止溶剂蒸发;
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前最好在小面积墩上进行检测,明确效果(如回弹强度增长值)和用量后再大面积使用;
效果验证:竣工后7天左右开展反跳检验。假如强度达不到预期,可以马上擦洗(前一次必须彻底干躁干固);
避免干喷:喷头与墩表面之间的间距(约30cm),避免增效剂迅速挥发,减少粘合力。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