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前准备
1. 材料与场地检测:
粉状土壤固化剂应符合《土壤固化剂》(CJ/T3073)标准,粒度(0.074mm标准挑选容积)≤15%;
固化土应因时制宜(粘性土、砂土等优先),清除草根、树杆、乱石等杂物,超粒度土块(>2cm)必须粉碎;
下承层(如旧路基、土基)应整齐坚固,无积水、弱层或松散材料,排水系统健全。
2. 配合比设计:
依据土层种类(黏土、砂土、碎石土等)和工程要求(路基、路基、场地硬化),依据室内试验确立粉末固化剂的用量(干土净重一般为5%~10%,路拌法为高值,厂拌法为低值);
确立最好含水量(依据试验实验),保证固化土混合料达到设计压实度(≥95%)和7d无尽抗拉强度(路底层)≥3~4MPa,底基层≥1.5~2MPa)。
3. 设备准备:
配置搅拌机械(强制搅拌机、微耕机)、铺设工具(平地机、挖机)、压实设备(小压路机、轮胎压路机)及喷撒设备(水车、喷雾机);
确保系统正常运转,避免施工终断危及混合料均匀度。
二、粉状固化剂混合料制取
1. 干混:
在平整场地铺设待固化土,粉状土壤固化剂按设计用量匀称铺设在土壤表面(每袋固化剂的铺设面积需提前测算,保证用量精确);
用微耕机或挖机拌和2~3次,使固化剂与土料基本混合,避免结块。
2. 湿混:
依据最好含水量计算所用水量(如果土壤过干,可适当增加水量),再度拌匀的干混料,直到混合料颜色一致,无粉末或结团;
混合物含水量应稍高于最好含水量(1%~2%),以补偿奔走过程的水分消耗。
三、混合料摊铺与整形
1. 摊铺:
混合物用平地机或挖机铺设至设计薄厚(疏松指数一般为1.2~1.3,应依据压实系统进行调节),保证铺设对称,无离析;
操纵铺设速度,避免混合物离析或中断。假如施工停止时间超2钟头,应覆盖已铺设的混合物(防止水份耗费)。
2. 整形:
用平地机开展精平,调节路拱(拱坡)≥2%),确保排水顺畅;
在整形过程中,必须清除超粒度颗粒(>10mm),填补低洼,使表面光洁、致密。
四、夯实养生
1. 压实:
采用小压路机开展滚压,“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两边后中间”的原则;
初压:1.5~1.7速度km/h,负压1~2次;复压:速度2.0~2.5km/h,震动奔走3~4次;最后压力:速度2.0~2.5km/h,负压1~2次,直到无明显轮迹;
轧制过程中,混合物应保持湿润(如表面干躁,尽可能洒少量水),避免压实后出现“扭簧、松驰、脱落”状况。
2. 养生:
滚压后立即进行养生,挑选遮盖保湿(如土工布、塑料膜)或撒水养生(维持表面潮湿);
养生期≥7天(炎热天气可缩短至5天),期内禁止车辆通行(尤其是重型车辆),保证固化土强度发展。
五、施工注意事项
1. 固化剂用量调整:
粉状固化剂的用量应依据当场土层的含水量和压实度适时调整(如果土壤过湿,能够减少用量;如果土壤太干,需要增加用量,增加搅拌时间);
工厂拌和法因为拌匀,用量可低(5%~8%);路拌法因为混合难度高,用量必须高值(8%~10%)。
2. 施工环境:
施工温度需≥5℃(5℃下列需采取保温措施,如遮盖岩棉毯);
防雨期(若遇雨,应停止施工,并遮盖已铺设的混合物,防止雨水浸泡)。
3. 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应定期检测混合料的含水量、压实度和强度(7d无侧限抗压强度),保证符合设计要求;
每1000㎡取样1点压实度,每2万点压实度㎡对1组(6块)强度试件开展取样,测试方法应符合《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的规定。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