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沥青液体卷材施工方法
改性沥青液体卷材(又称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是一种冷施工、高粘结力的水性沥青基防水材料,适用于屋面、地下室、墙体等部位的防水防潮工程。其施工需“基层预处理→节点加强→分层涂装→养护固化”的流程,确保涂层与基层紧密结合,形成连续、致密的防水层。
一、施工前准备
1. 材料准备: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改性沥青液体卷材(通常为水性,固含量≥45%,耐候性≥20年),配套材料包括专用稀释剂(调整施工粘度)、聚酯布(加强层,可选)、滚筒刷、橡胶刮板、角磨机等;材料需存放在5-35℃通风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或冻结,开桶后未用完需密封保存。
2. 工具准备:备齐电动搅拌器(转速≥300r/min,用于搅拌涂料)、搅拌桶、滚筒刷(直径100-150mm,用于大面积涂装)、橡胶刮板(用于压实涂层)、角磨机(用于基层打磨)、吸尘器(用于清理基层)、防护用具(手套、护目镜、防毒面具,避免接触溶剂)。
3. 基层检查:全面检查基层(混凝土、钢或铝基层),清除表面的油污、浮灰、松散颗粒(用钢丝刷+高压水枪清理);修补模板拼缝、蜂窝、麻面等缺陷(用水泥砂浆或环氧胶泥,养护24小时);确保基层坚实、平整,无裂缝(宽度>0.5mm的裂缝需用环氧树脂密封胶灌注)、起砂等缺陷;基层含水率需≤8%(用湿度计检测),pH值≤10(用pH试纸检测),避免涂料附着力差。
二、基层预处理
1. 清除松散物:用铁镐、电动钢丝刷或磨光机剔除基层破损部位的松动混凝土,直至露出新鲜骨料(避免残留松散颗粒影响粘结);外露钢筋,用电动砂轮磨光片去除锈蚀部分,至露出金属光泽(防止钢筋继续锈蚀导致涂层脱落)。
2. 基层打磨与清理:采用喷砂、砼抛丸机或压力水喷毛等方法对基层进行打毛,打毛深度控制在1-3mm内(增强涂层与基层的粘结力);砼表面有超出平面的局部凸起,用磨平机磨平;表面蜂窝、麻面等缺陷,需用切割机切除薄弱部分;裂缝需凿成V型槽(宽度3cm、深度5cm),清除槽内松动颗粒,用钢丝刷将碎片、砂粒清除洗净、烘干。
3. 涂刷底层封闭底漆:在处理好的基层表面,用滚筒刷或喷枪均匀涂刷改性沥青专用封闭底漆(将主剂与固化剂按产品说明书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厚度约0.1-0.2mm;涂刷时需“薄而匀”,避免流挂或漏涂(重点处理阴阳角、女儿墙泛水、门窗洞口等薄弱部位);底漆固化时间需20-60分钟(以连续三次手触拉丝至10mm断开为准),固化后再进行下一步施工。
三、改性沥青液体卷材涂装
1. 施工方式选择:优先采用橡胶刮板(适用于大面积平整基层,确保涂层厚度均匀)或滚筒刷(适用于复杂部位,如阴阳角、管根);若需快速施工,可采用喷涂(用专用喷枪,喷嘴尺寸1.5-2.0mm,压力0.3-0.5MPa,适用于大面积屋面)。
2. 涂装过程控制:将搅拌均匀的涂料倒入施工工具,沿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施工,确保涂层覆盖所有基层(无漏涂、流挂);第一遍涂装采用“薄涂”方式(湿膜厚度约30μm),待第一遍表干(约4小时,用手轻触无粘感)后,进行第二遍涂装(湿膜厚度约30μm,总厚度约60μm);第二遍涂装需与第一遍方向垂直(如第一遍从左到右,第二遍从上到下),确保涂层致密。
3. 加强层处理:阴阳角、变形缝、管根等薄弱部位,需在涂装第一遍涂料后铺贴聚酯布(宽度≥500mm),并将聚酯布压实粘贴(避免空鼓);聚酯布搭接宽度≥100mm,边缘用涂料密封(防止翘边);加强层施工后再进行后续涂装,确保薄弱部位防水性能。
4. 厚度与平整度要求:改性沥青液体卷材总厚度需达到设计要求(通常1-2mm,根据户外环境调整);用磁性测厚仪或超声波测厚仪随机抽检3-5个点,厚度偏差≤10%;若厚度不足,需补涂至符合要求;涂抹过程中需随时用1m靠尺检查平整度,确保墙面平整(误差≤2mm),阴阳角、分格缝等部位圆顺。
四、养护与固化
1. 初期养护:涂装完成后,用塑料薄膜覆盖表面(防止紫外线照射、雨水冲刷或灰尘污染);养护7天,期间禁止踩踏、堆放重物或进行后续施工(如贴砖、安装设备),避免破坏涂层。
2. 固化检查:养护期满后,检查涂层是否有开裂、起粉、脱落、变色等缺陷,若有需及时用同批改性沥青液体卷材修补(用砂纸打磨缺陷部位至平整,清理干净后涂装);固化后的涂层应密实、无针孔,用手敲击无空鼓声,表面呈现均匀的光泽(如设计要求为哑光,则需用哑光清漆调整)。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