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型沥青冷补料的基本定义
反射型沥青冷补料是一种以聚合物(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水性环氧树脂等)为核心胶结料的新型常温施工道路修复材料。),通过添加固化剂、促进剂、骨料(碎石、矿粉)、填料(如废玻璃纤维)和扩散油等成分在室温下搅拌后,根据化学交联干燥固化反映,产生高韧性、高密度的路面修补层。其主要特点是“常温施工、快速干燥固化、长期耐用”,是普通热拌沥青混凝土和普通冷补料的主要升级。
反映型沥青冷补料的关键特性
1. 快速固化,早期开放交通:根据树脂和固化剂的化学变化,早期强度(1天)可达0.3-0.5MPa,0.1-0.2远高于传统冷补。MPa,一般情况下,完工后1-2小时即可开通交通(特殊路段如转弯需延长至2小时),大大减少道路拥堵。
2. 强度和耐久性极佳:固化后产生三维网状结构,马歇尔稳定度(20℃)可达8-15kN(传统冷补约3-5kN),冻融劈裂强度比>80%(传统冷补约70%),耐水性强,不易出现疏松、脱落、开裂等问题,使用寿命可达3-5年(传统冷补约1-2年)。
3. 施工简单,节能:常温下可搅拌、铺设、夯实,无需加热(传统热拌需要150-180℃),降低能耗(一吨省油20-30公斤左右)和温室气体排放;施工阶段产生灰尘和烟雾,材料不溶于水,不会污染大气和地表水。
4. 环境适应性强:可在-10℃至50℃下施工(低于-10℃需采取保温措施,高于50℃需加强通风),适用于湿冷有水环境(坑内有水时修复效果明显),解决了传统冷补“怕水怕低温”的痛点。
反映型沥青冷补料的主要类型
反映型沥青冷补料根据树脂体系和干固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1. 树脂反应冷补料:以不饱和聚酯树脂和环氧树脂为核心胶结料,根据固化剂(如过氧化甲乙酮和异辛酸钴)引起交联反应。特点是强度高(马歇尔稳定性>10kN)、耐久性好,缺点是成本高(树脂价格约为基质沥青的3-5倍),适用于高速公路、飞机跑道等高级地面。
2. 水性环氧反应冷补料:将环氧树脂与水性固化剂(如胺)结合,根据水分打开干固反应。特点是(无有机废气VOC)、附着力强(与骨料的附着力可达0.8-1.2MPa),适用于对市政道路、停车场、人行道要求较高的情况。
3. 光固化反应冷补料:根据紫外线,添加光引发剂(如纳米改性安息香双甲醚)(UV)或者可见光引起收缩反应。其特点是干固速度极快(10-30秒即可干固),早期强度高(1小时可达5-8MPa),适用于紧急抢修(如修复交通繁忙路段的坑洼)。
反映型沥青冷补料的施工工艺
1. 坑预处理:用切缝机将坑切成矩形(防止疏松区扩大),清理坑内碎石、废料、砂浆等杂物(确保坑底和周围露出坚实的底层)。;坑槽存水时不需要干燥(反映型材料可以在潮湿的环境中干燥),但是要用吹风机吹干表面的明水。
2. 材料搅拌:按比例(骨料:矿粉:填料:沥冷输液=90-94:1-3:0.2-0.7:4-8)将骨料、矿粉、填料倒入强制搅拌机中,干拌1-2分钟(使骨料混合均匀);加入沥清冷输液(应提前搅拌均匀,防止沉积)3-5分钟湿拌(直至骨料表面完全覆盖冷输液,无粉末、结块)。
3. 铺设和夯实:将搅拌好的冷补料倒入坑内,用铲子或刮尺整平(比原地高1-2cm,呈弧形);用平板夯实或压路机夯实(从坑边向中心滚动,重合1/3轮宽度,每次夯实2-3次),确保无显著轮迹;修复厚度>8cm时要分层铺设(每层厚度4-6cm)。
4. 维护和开放交通:夯实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避免水分快速挥发),24小时内禁止踩踏和堆积重物;根据工作温度进行浇水保养(冬季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夏季洒水保湿);1-2小时后开放交通(水性环氧、光固化可缩短至30分钟)。
反映型沥青冷补料的应用注意事项
1. 存储规定:需要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温度5-35℃,湿度≤防止受潮结团(结团会导致材料无效);保质期一般为6-12个月(具体以制造商说明为准),超过保质期的材料需要重新检验(如马歇尔稳定性、粘结性)。
2. 材料配制:严格执行制造商的配制施工(如沥清冷输液比例误差超过±1%会影响强度),严禁随意调节水量(水量过多会降低粘结性,水量过少会使搅拌困难)。
3. 施工条件:防止在雨天、雪天、大风天气施工(降水会冲洗材料,大风会造成粉尘污染);当工作温度低于5℃或高于35℃时,应调整工期(如冬季早上10:00至下午4:00)或采取加热通风措施。
4. 质量管理:施工过程中需要抽检混合料的塌陷程度(初值)≥24cm,2小时内不少于22cm)、稠度(10-13cm)、凝固时间(≤2小时);修补后7天内用地质雷达检测间隙添加情况(间隙率)≤保证修复效果的5%)。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