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5.00轻骨料混凝土规范标准
LC5.0轻骨料混凝土应由水泥、轻骨料(如陶粒、浮石、再生骨料等)制成。),高密度轻质混凝土是通过优化配合比制成的。≤1950kg/m³(通常1300-1900kg/1900kg/m³),正方体抗拉强度为28天。≥5.0MPa,主要用于屋面找坡、地垫、承重梁等对自重有要求的非结构位置。
材料要求
1. 轻骨料:
一般类型包括页岩陶粒(表观密度600-900kg/0kg/900kg//kg),需要使用级配良好、吸水性稳定的轻骨料。m³)、粉煤灰陶粒(吸水)≤18%)、再生骨料(破碎筛分建筑废料,粒度5-20mm)。进入轻骨料时,应检查颗粒级配、1h吸水、筒压强度。(≥每400m3MPa等数据³为了检验批准。
2. 掺合料:
首选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32.5或42.5),尽量使用快硬水泥(易造成轻骨料粉碎);需要对产品合格证进行水泥入场检查,并按规定进行复试安定、强度等指标。
3. 减水剂:
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外加剂(降低水胶比,提高强度,掺量0.5%-1%)、引气剂(提高粘结性,减少离析,掺量0.01%-0.02%),应通过试验验证减水剂的性能。
4. 水:
选择饮用水(符合《混凝土混合用水标准》),尽量使用海面或含杂质的水。
配合比设计二
1. 设计原理:
配合比需要同时满足强度等级。(≥5.0MPa)、密度级别(≤1950kg/m³)、根据施工粘结性(坍落度160-200mm)和耐久性规定,轻骨料掺量(体积占40%-70%)与水胶比(0.45-0.55,吸水性强的轻骨料需要降低水胶比)的关键操纵。
2. 设计理论:
采用容积法或重量法测量轻集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CJ51-90)。实例配合比(重量比):水泥:陶粒:砂:水:外加剂=1:1.8:1.2:0.55:0.008(LC5.0强度等级,1800kg/干表观密度m³)。
3. 拌和规定:
严格控制原料计量误差(水泥、水、减水剂)±轻骨料,砂,2%±3%);搅拌时间≥3分钟(确保轻骨料吸湿充足,水泥浆包囊均匀),塌陷损伤。≤20mm/h。
第三,施工技术规定
1. 基层处理:
清除基层表面的灰尘、油渍、疏松颗粒(用钢丝刷清洗,然后更换扫帚清洗);提前1-2天在底层撒水潮湿(保持表面湿冷但无积水,防止轻骨料吸收底层水分,降低混合物粘结性);如果底层有裂缝或高低不平,应使用1。:3混合砂浆修复(裂缝宽度>0.3mm时,切成V形槽,然后注浆环氧胶)。
2. 混合和运输:
将预湿后的轻骨料、水泥、砂、减水剂按配合比放入搅拌器中,先干拌1-2分钟,再倒入1/2需水量搅拌1分钟,最后加入剩余需水量搅拌2-3分钟;尽量缩短运输距离(≤500米),运输时盖上布料,避免水分流失,超过45分钟需要二次搅拌(不能放水)。
3. 铺装和振捣:
分层浇注(每层厚度)≤纵向结构300mm≤350mm),防止单面过厚造成振动虚假;浇注方向由一端向另一端推进,倾落高度>1.5m时需要设置串筒或斜槽(避免离析);选择插入式振动器(间隔≤500mm,插入下层50mm)振捣,振捣时间为10-30秒(以混合物表面浮浆为准,不再冒泡为准),防止轻骨料因过振而上调。
4. 保养:
浇注后12小时内用塑料薄膜或草膜覆盖(保持表面潮湿);自然保养时,每天撒2-3次水(热天增加到4-5次),保养时间长≥7天(使用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时)≥14天);冬季施工(温度)<5℃时,覆盖保温材料(如被子、岩棉),避免受冷。
质量管理与检验
1. 原料检验:
轻骨料每次入场都要检查粒度、表观密度、筒压强度、吸水性(符合GB/T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17431.1-2010;需要产品合格证的水泥、减水剂,并按规定进行复试。
2. 施工过程检验:
每班至少检查两次坍落度(每30分钟检查一次),确保符合设计要求;雨天或气候变化时,每班检查一次轻集料含水量(调节混合水量)。;粘结观察混合物是否有离析、泌水状态(如有需要二次混合)。
3. 品质检验:
强度:每100m³或者每班制作一组样品(150毫米)×150mm×标准养护28天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强度等级必须符合LC5.0规定);表观密度:每100mm³或者每个工作班检查一次(使用容积筒法),结论需要设计值。±5%以内;外观检查:表面无蜂窝、孔洞、缝隙(裂缝宽度≤0.2mm),平面度≤10mm/2m(用2m靠尺检查)。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