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重混凝土标准
配重混凝土是一种通过添加重量剂来增加密度和重量的混凝土,广泛应用于需要增加结构稳定性和抵抗外力的场合,如高层建筑、桥梁塔楼、海洋工程等。配重混凝土的标准和规范:
一、原材料要求
1. 水泥:
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MPa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 骨料:
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1.5mm,强度等级大于C60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0%,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2%。
细骨料:细度模数宜大于2.6,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3. 外加剂:
掺用减水剂或缓凝减水剂,矿物掺合料品种和掺量需通过试验确定。
二、配合比设计
1. 设计原则:
以达到设计密度为首要目标,充分利用重骨料的大密度,提高其在混凝土中的占比。
在满足施工性能及配制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减小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风险。
尽量选用较低用水量,以降低水对配制混凝土密度的影响。
2. 设计方法:
按绝对体积法计算配合比,体积砂率宜采用41%左右。
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等级骨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宜采用体积砂率进行计算。
三、施工方法
1. 搅拌:
使用的搅拌设备,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 浇注:
控制浇注速度和高度,避免产生空隙和分层现象。
3. 振捣:
采用高频率振捣器振捣,当混凝土表面出现翻浆时,必须立即停止振捣。
4. 养护:
养护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以促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
四、质量控制
1. 原材料检验:
对水泥、骨料等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2. 配合比检验:
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检验,确保水灰比、砂率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3. 强度检测:
在养护期结束后,进行强度检测,验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是否达到要求。
五、相关技术标准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
规定了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配重混凝土的设计要求和计算方法。
2. 《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
规定了混凝土强度试验的方法和要求,包括配重混凝土的强度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
3. 《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标准》:
规定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要求,包括配重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指南和评估方法。
4. 《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规定了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验收要求,包括配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
通过严格标准和规范,可以确保配重混凝土的质量和性,满足工程要求。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