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屋顶裂缝修复灌注胶
1. 定义与作用
混凝土屋顶裂缝修复灌注胶是一种专门用于填充、封闭和恢复混凝土结构顶部(如屋顶、楼板、桥梁顶部等)裂缝的材料。它以压力灌浆的方式深入缝隙,固化后产生高耐磨、超耐磨的填充料,修补构造的完整性,防止水、化合物、炭化等有害因素,提升构造的耐久性和承载力。
2. 重要特性
高吸水性:
黏度低,流动性好,可深入微小缝隙(总宽可低到0.1mm),保证注浆密实。
高弹力与韧性:
固化后,混凝土热变形、冷收拢、震动等变型,防止材料延性造成的二次开裂。
强粘结力:
与混凝土页面粘结牢固,造成化学物理结合,防止脱粘。
耐老化和化合物:
防紫外线、耐酸碱腐蚀、耐泡沫,适用户外或恶劣环境。
可控初凝:
依据施工标准调节固化速率(如常温凝固或加热加快凝固)。
3. 主要成份和种类
主要成分:
树脂板材: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等,强化合物抵御。
稀释剂:减少黏度,提升吸水性(如活性稀释剂或非活力溶剂)。
固化剂:造成树脂固化反映(如环氧树脂胺或酸酐固化剂)。
填料:提升特点(如石英沙、硅微粉、钙粉等),部分填料能防止沉降。
添加物:改进施工特点(如消泡剂、流平剂、抗紫外线剂)。
类型分类:
按树脂种类:
环氧树脂:强度大,化合物抵抗力好,适用宽缝(>0.3mm)修补。
聚氨酯:韧性好,结合变形能力强,适用动态空隙(如震动部位)。
甲基丙烯酸树脂:粘度高,固化快,适用缝隙(0.2mm)灌浆。
固化方式:
常温固化型:借助环境温湿度凝固,施工简单。
加温凝固型:通过外部加温加速凝固,缩短工期(如冬天施工)。
4. 施工工艺
1. 裂缝处理:
消除:消除缝隙里的污渍、尘土、油污等,可用高压空气或清水冲洗。
打槽扩缝:针对总宽低于0.3mm的缝隙,沿缝隙方位凿出V形槽(深约10~20mm),扩大口便于注浆。
干燥:确保缝隙及周围水泥板材表面无积水。
2. 密封与穿管:
密封:用环氧腻子或专用密封剂密封缝隙表面,防止外露灌注胶。
铺装灌浆嘴:在缝隙尾端或相接处预埋灌浆嘴,间距依据裂缝宽度作出调整(一般30~50cm)。
3. 灌浆操作:
配胶:按比例混合树脂、固化剂、填料等,拌匀。
补胶:用压力泵或注入枪将注射胶压进缝隙,从一端开始,不断送到全部灌浆口外溢粘剂。
排气:用工具轻拍水泥板材表面,消除缝隙里的汽泡,保证黏合剂丰富。
4. 凝固与保养:
常温凝固:维持环境通风,等候黏合剂凝固(时长随树脂种类和气温变化)。
加温凝固:用电热毯或红外灯加温,加速凝固(适用低温或迅速施工标准)。
表面解决:固化后清除多余胶体,打磨平整,必要时喷漆防腐或防水层。
5. 主要用途
建筑屋顶及楼板:
修补温度搜集、沉降或荷载引起的建筑裂缝,防止渗水和结构衰老。
桥顶及地面:
填补地面缝隙,防止雨水渗入导致钢筋锈蚀,增加桥梁使用期限。
厂房及库房:
修补振动分析或化学腐蚀引起的缝隙,提升地面耐用性。
水利设施:
修复堤坝、水池等结构的缝隙,防渗、抗清洗维护。
6. 质量控制与检验
材料检验:
查验灌注胶的黏度、初凝、粘接强度等数据,保证符合规定(如GB/T 50728-2023《工程结构加固材料性鉴定技术规范》)。
施工监控:
查验密封品质、灌浆压力、黏合流动性等,防止漏灌或缝隙。
验收检测:
视觉检查:观查缝隙表面是否圆滑,无凹坑或脱落。
超声检测:检验内部填充密实度,发现裂缝或缺陷。
取芯试验:钻取芯样检验灌注胶的抗压强度、粘接强度等工艺性能。
7. 疑难问题
裂缝宽度限定:
不同的灌注胶能够用不同的裂缝宽度(如环氧胶适宜0.3~5mm,聚氨酯可以覆盖更精准的缝隙)。
气候条件:
防止在低温(<5℃)、潮湿或受热(>在35℃条件下施工,伤害凝固效果。
防护:
施工时戴手套、护目镜,防止皮肤接触或吸进挥发性气体。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