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界面胶用于提高新老混凝土、混凝土与其他材料(如工程加固、砂浆修复)之间的附着力,保证页面合作受力。其详细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一,基层处理(关键步骤)
清洁表面
清除杂质:用高压水枪、钢刷或磨光机清除水泥基材表面的浮灰、油渍、松散物、脱膜剂和出模残留物(如机油、脱模蜡)。
顽固性污渍解决方法:用甲苯或专用清洁液擦洗油渍,完全干燥后再施工(避免粘合剂和污染物反应减少粘结)。
打磨粗糙化
水泥基材表面用磨光机或喷砂机打磨至粗糙度 Ra≥50μm(触感明显粗糙),提高机械咬合力;边缘位置需要手工打磨(避免遗漏)。
如果基面为旧镀层(如旧砂浆层),则需要将松脱部分完全清除,直至底层暴露牢固。
潮湿基面(可选)
干燥的基面应提前洒水,直至饱和面干燥(表面无明水,指压无水痕迹),避免因基面吸湿过快导致初期粘合剂缺水;湿冷基面(如地下结构)可以直接施工,但需要无明水。
第二,材料配制
组份界面胶
制备:严格按照制造商的说明操作原料:固化剂=2:1或3:1(质量比)(偏差≤±部分产品为体积比(例如1):1)。
搅拌:将原料倒入搅拌桶中,缓慢添加固化剂,使用低速电动搅拌机(转速)≤混合500rpm 3-5分钟至匀称无色差;静置在使用前1-2分钟消泡(避免混合引入气泡影响粘接)。
适用期:常温一般为常温。 2-4小时(遇热减少,低温增加),超时粘剂变稠需废弃。
单组分界面胶
不需要混合直接挤压应用(有些产品需要在涂刷前搅拌均匀)。
第三,施工操作
涂装/涂装工艺
涂装:用滚筒或刷子在基层表面均匀涂抹粘合剂,薄而厚。 1-3mm(碳纤维加固需要彻底浸湿布体,无气泡空鼓);在正面或顶面施工时,选择“倒退法”(从下往上涂),避免流动。
喷漆:高压无气喷涂效率更高,适用于大规模施工(如桥梁加固),需控制喷枪压力(0.3-0.5.MPa)距离(30-50cm),避免溅出。
解决特殊位置问题
边缘/管道周围:用抹刀将胶液压入凹槽或缝隙中,确保密实无缝隙;管道根部需要做成圆弧角(R≥50mm),避免应力。
裂缝修复:沿缝隙扩展后,用界面胶填充并夯实,表面平整(如缝隙)>0.5mm先补胶封闭)。
施工间距
单面涂布后需要静放 5-10分钟(待粘剂渗透到混凝土毛孔中),然后粘贴工程加固(如碳纤维布)或擦拭修补砂浆(避免粘合剂过早干燥导致粘合无效)。
维护与环境控制
固化条件
在常温下(20-25℃)干固前期强度可达24小时(可轻载),最后7天强度;低温;(<10℃)需要增加维护至10℃) 或者采取14天的加热措施(例如加热器的协助)。
在干燥期间,避免暴露在阳光下,雨淋或大风中(避免表面迅速缺水开裂)。
环境条件
在施工过程中,基材温度应高于漏点超过3℃,相对湿度≤ 85%;严禁在雨天或高湿环境下施工(室外工程需要覆盖保护)。
质量管理与验收五
施工阶段检查
检查基层处理是否符合标准(粗糙、清洁、湿润)、配料是否正确(配料需要称重)、涂层厚度是否均匀(用测厚仪检查)。
检查粘合剂渗透情况(无气泡、无沉积),确保底层毛孔完全渗透。
验收标准
粘接强度:≥2.5MPa(按GB/T 22374规范拉拔试验,混凝土内部应出现破坏)。
外观质量:表面无漏涂、气泡、流动,与工程加固(如碳纤维布)紧密结合(无空鼓)。
第六,注意事项
环境适应:遇热(>35℃)需要减少涂层厚度(避免过快干燥),低温(<5℃)需要选择低温干固产品或预热基材。
配套:与工程加固(如碳纤维布)、修补砂浆需要适应(如环氧界面胶需要与环氧砂浆结合使用)。
保护:有些溶剂型商品需要戴防毒面罩、手套,保护明火;水性商品需要防止皮肤长时间接触(有些助剂可能会引起过敏)。
钢筋混凝土界面胶根据基层处理、材料配制和施工操作的严格控制,可以显著提高页面粘结力,保证加固、修复或装饰层与混凝土基材的协同作用,延长结构使用寿命。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