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结构特征
1. 大孔隙结构
这类混凝土内部有大量相互连接的大孔隙. 这类孔隙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不使用细骨料(砂),并采用了特殊的配合比和工艺,使粗骨料间形成较大的间隙。.
2. 粗骨料堆积
以粗骨料为主(如粒径5) - 堆积15毫米的碎石或卵石. 粗骨料之间的连接主要依赖于水泥浆体,因为没有填充细骨料,保持骨料间的孔隙并相互连接.
第二,性能特点
1. 透水性
透水性能好. 大孔结构使雨水或其它液体能迅速通过混凝土,它具有较高的透水性,可以用来铺设透水路面,有助于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补充地下水资源.
2. 轻质性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因为没有细骨料填充孔隙,它的自重相对较轻. 这种方法在减轻结构自重方面有一定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对结构重量有要求的建筑或道路工程。.
3. 隔音隔热性
大孔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声音和热量。. 就隔音而言,当声波在孔隙中传播时,会发生多次反射和折射,从而消耗能量;就隔热而言,空气在孔隙中的存在降低了热传导效率.
第三,原材料构成
1. 水泥
一般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通常强度等级为42.5. 作为胶凝材料的水泥,把粗骨料粘在一起,其用量取决于设计强度和孔隙率的要求,水泥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用量约为250-350kg.
2. 粗骨料
选择坚硬、干净、无杂质的碎石或卵石,粒径多在5 - 15mm之间. 粗骨料的级配会影响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强度,通常采用单粒级或多粒级搭配使用,其用量约占混凝土总体积的60%-75%.
3. 外加剂
减水剂: 为了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经常加入减水剂. 一般来说,减水剂的掺量是0.5%。 - 1.5%.
膨胀剂(可选): 如需补偿混凝土收缩,可以加入适量的膨胀剂,其掺量按水泥质量的3%计算 - 8%计算.
4. 水
一般来说,水灰比为0.3 - 0.4之间. 水量既要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便于施工,还要考虑硬化后的强度和孔隙率要求,混凝土每立方米的用水量约为1300 - 180kg.
四是施工要点
1. 基层处理
基层层应平整、坚固、干净,没有油污、灰尘、疏松物等等. 假如基层有不平整的情况,需进行找平处理,可以用水泥砂浆找平.
2. 搅拌
用机械搅拌设备搅拌. 首先将粗骨料、水泥和添加剂混合均匀,再加水继续搅拌,继续搅拌。. 适当延长搅拌时间,一般为3 - 5分钟, 保证各种材料充分混合均匀.
3. 浇筑
可以采用自流平的方式浇筑,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基层,使其自然流动填充. 浇注过程中,避免过度振捣,防止破坏孔隙结构. 若需初步平整,可以使用平板夯轻轻压实。.
4. 养护
浇注完成后,应该及时进行养护. 保养方法可以通过覆盖塑料薄膜或草帘等方式进行保湿保养,保养时间不少于7天. 维修期间,避免混凝土表面干燥或遭受雨淋。.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