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C50钢纤维微膨胀混凝介绍
定义与构成
C50钢纤维微膨胀混凝土是由水泥、粗骨料、细骨料、随机分布的短钢纤维和具有微膨胀特性的成分组成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其C50代表混凝土强度等级,代表混凝土在标准养护环境下28天龄的正方体抗拉强度标准值为50MPa。短钢纤维随机分布在混凝土中,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中微裂缝的扩张,防止宏观裂缝的产生和进一步发展;微膨胀成分可以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膨胀,补偿其收缩,减少收缩裂缝的出现。
特点优点
力学性能
高韧性:具有C50级抗压强度,能承受较大的荷载,适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的工程结构。
优异的抗拉性、抗弯性和抗冲击性:钢纤维的加持显著提高了混凝土原有的抗拉性、抗弯性和抗压强度,尤其是抗冲击性,使结构在遇到冲击荷载时能够更好地保持完整性。
体积稳定性
微膨胀特性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适当膨胀,补偿了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减少了收缩裂缝的形成,从而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和全面性,保证了设备与基础的紧密接触,使载荷基本均匀承受。
耐久性
抗油性能:在机油中浸泡30天后,其强度提高10%,致密性能提高10%,适用于机座油迹环境。
抗疲劳能力:经过200万次疲劳试验,强度没有明显变化,能够在长时间的反复荷载作用下保持质量稳定。
抗冻性能:可承受50次冻融环境试验,强度无明显变化,适用于严寒地区工程。
施工特性
自流性:部分C50钢纤维微膨胀混凝土具有自流性。只需在现场加水搅拌,直接倒入设备基础,砂浆即可自流。施工时,不需要振动或轻轻插入细物,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效果。
早期强度:浇注后3天强度可达40MPa,可缩短工期,加快工程进度。
适用范围
建筑工程
适用于高层建筑的基础、梁、柱等承重结构,可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震能力;也可用于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和抗冲击性,如工业建筑的吊车梁、路轨等。
路桥工程
桥面铺装:可以有效提高路面的抗裂性和抗冲击性,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如一些破裂、塌陷等疾病的旧路面改造工程。
桥梁支座灌装加固工程:保证桥梁支座与桥梁结构的紧密联系,提高桥梁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设备安装工程
用于电厂大型设备地脚螺钉的锚固、设备底座的二次灌浆等,使设备能够均匀地承受荷载,保证系统的长期运行。
其他工程
例如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和改造,旧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处理,静压桩工程的密封桩,墙体结构的加厚和漏水修复等。
配制要点
原料挑选
水泥:应使用性能稳定的大型旋窑制造的PO52.5R水泥,每次进入现场都要检查水泥的稳定性、水泥砂的强度等数据,以保证水泥的质量。水泥用量的选择是配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其用量应保持在500公斤,水泥和混合料总量不应超过550公斤。 600kg/m3。
粗骨料:粗骨料的强度、颗粒形状、表面特征、分级、杂质含量和吸水性对C50钢纤维微膨胀混凝土的强度有重要影响。理想的粗骨料应为方体清洗和棱角碎石,针状颗粒应尽可能减少。选择粗骨料的要求是:岩层的抗压强度应高于调制混凝土的50%,一般由粉碎值指标操作,粉碎值≤12%,含泥量1%,针片颗粒含量小于5%,石料较大的粒度应小于25mm,表观密度为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为1350kg/m3,空隙率为47%,岩层饱水抗拉强度为80MPa,采用55mm。连续级配25mm(圆孔筛),并仔细测量各种骨料的吸水性,选择吸水性小的石料,以减少塌陷损失。
细骨料:砂料的质量对C50钢纤维微膨胀混凝土的粘结性能有很大影响。应该选择河砂,因为设备轧砂具有很强的干缩性,山砂中含有较多的风化软颗粒,一般不能使用。砂粒模量应大于2.6,含泥量小于2%,云母含量为1%,表观密度为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为1350kg/m3,空隙率为47%,颗粒级配选2.6 中粗砂在3.2之间为宜,其选择结果应在相应的级配范围内。
钢纤维:建筑钢纤维一般选用低碳钢冷拉光纤切割,长度应为20%。当量直径为0.3,50毫米 0.8mm,长径比在40 抗拉强度在100范围内不低于600MPa。钢纤维混凝土在中国路面工程中的体积比大多为0.8% 1.0%。
添加剂:由于C50钢纤维微膨胀混凝土用量大,水灰比低,强度要求高,混凝土混合物粘度高,需要添加剂。添加剂的掺量一般为0.5% 夏季气温较高时,1.5%的外加剂效果较好,冬季使用时其活力降低。
配合比设计
坍塌程度:根据不同的结构选择合适的坍塌程度,例如钢筋集中梁板,选择180。 220毫米更合适。在水灰比相同的前提下,考虑到混凝土强度较低的事实,实验室试配时考虑不利条件(高温、长途运输),试配时选择10。保证220mm塌陷度损失的剩余值。
根据JTJ04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水灰比为0.341。 0.38间。由于水胶比和温度的影响,水灰比过低,混凝土坍落度过低,容易造成混凝土过干,无法浇筑。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