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性和选材
适用位置:长期暴露或温差较大的地区,如屋顶、天沟、彩钢瓦、露台等。液体卷材为水性/溶剂型高分子改性橡胶沥青,可滚漆、涂漆、喷漆。成膜后弹性高,连接无缝,适用于复杂节点和细节的密封。露出屋顶应选择露出型/耐候型产品,并按规定增加保护层。一般施工温度为5–35℃,严禁在雨雪、大风天施工。
二是基层处理和细节节点。
底层规定:坚固、整洁、干净、无明水;有沙子、蜂窝、表面和孔洞,必须先修复并找平;底层干燥时,可以适当湿润,但不能积水。阴阳角、管根、落水口等。制成圆弧角,便于涂膜,防止开裂。
节点优先:对于阴阳角、管根/地漏、女儿墙泛水、缝隙/孔洞等薄弱部位,先用堵漏材料(如水不漏/堵漏王)进行堵漏,然后进入大规模施工,减少漏水路径和应力。
三是规范施工环节
工具和方法:滚桶、刷子、刮刀或喷漆都可以;建议大规模喷漆或十字交叉滚漆,以保证薄、厚、连续。
涂装工艺:一般2–四次涂膜,“薄涂多次,十字交叉”。一般做法是:第一次可以加10%左右的水(以产品说明为准),后续的纯材料可以多次刷;每次间距以干固不沾为准,一般间距约2。–8小时(受环境温度和湿度影响)。屋顶和室外平面建议总厚度≥2 mm,可以做成一布两涂/多布多涂(聚酯布/玻璃纤维布),在阴阳角、管根、落水口等处优先铺设。
四薄厚用量及验收
用量和厚度参考:单次参考用量约为0.8–1.0 kg/㎡;厚度一般为1.5–2.0 当mm时,总用量约为2.0–3.0 kg/㎡(随着基面的粗燥度、次数和胚胎的变化)。例如:目标2 mm厚、在没有胚胎的情况下,多取总用量≈2.5 kg/㎡作为预算值。
保护和验收:根据产品介绍,在屋顶上增加保护层(如混合砂浆/豆石混凝土或耐候性漆),防止长期紫外线照射导致老化;竣工后进行洒水或灌水试验,屋顶建议持续24–48 h检查无渗漏再投入使用。
五个常见错误和防坑
底层未处理到位(起砂、缝隙、孔洞未修复)即刷,后期易开裂/窜水;节点未做弧形和加强,成为漏水的根源。
一次性涂装过厚导致干裂/针眼;次数不足,总厚度不达标,抗渗性和耐久性降低。
低温/雨雪/大风强制施工,或者在前一道干燥之前累积下一道,影响涂膜的连续性和粘接性。
忽略环境温度、稀释比例、开放时间等关键参数,随意加水或混合材料,都会对特性产生明显影响。
注:屋顶属于高处和涉水工作,有坠落、触电、摔倒的风险;如果缺乏专业条件或渗水范围较大,建议委托有资质的专业防潮企业进行评估和施工,以具体产品技术数据表/施工指南为准。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