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施工准备和放线
基层处理:清除疏松混凝土、浮浆,露出坚固的基层表面;检查并识别原始构件的钢筋位置,防止钻孔冲突。
放线定位:根据设计图在二次结构位置放线,标明框架柱、圈梁、墙体拉结筋等打孔点与间隔。
材料及工具:植筋胶(组分改性环氧/乙烯基酯)、电锤、吹风机/空气压缩机、钢刷、甲苯或专用清洁剂、补胶器、搅拌器、钢筋探测器等。进入市场需要核实产品证书、型式/性能检测报告等信息。
自然条件:基材表面温度适宜≥15℃,干躁无明水;雨天,大风环境不宜施工。
第二次打孔和清孔
打孔参数(以产品手册和设计为准):
直径D:适用于钢筋规格dd 4~8 mm;小直径取低值,大直径取高值。
锚固深层L:常规15d(HRB335/HRB400/RRB400/RRB400 螺纹钢);光圆钢筋应该再次增加≥5d;混凝土基材强度宜≥C20。
孔深允许误差约±20 mm;孔距与构件边缘之间的间隔宜宜≥5d且不大于100 mm;孔位宜≥5d。
成桩工艺:电锤成桩,尽量避免原受力主筋;遇到阻碍交换重钻。为了防止未固化胶的外流,一些工程可以稍微向下倾斜。°(根据商品和现场讨论实施)。
清孔关键:先用压缩空气吹尘,再用钢刷刷,反复“吹-刷-吹”2~三次;必要时用甲苯擦洗孔边,确保孔内干燥、干净;清孔后临时堵漏,避免二次污染。
三钢筋处理及补胶植筋
钢筋解决方案:清除锈蚀、油渍和氧化层,打磨至金属纹理;除锈和清洗长度应超过锚固长度约50%。 mm;严重生锈的钢筋不得将其放置。
配胶和补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A:B=2:1(质量比)或4:1等配制,机械搅拌均匀至无色差和气泡;补胶从孔底逐渐,边注边退,直到孔深约2/3,管口应少量漏胶。
植筋操作:钢筋锚固端可先涂一层薄薄的胶水;钢筋缓慢旋转到孔底,必要时轻敲协助到位,确保胶体圆润无裂纹,附近有轻微的胶水溢出。
维修和扰动:在常温(约23℃)下,终凝结≥24 h,受力应用宜≥3 d;禁止在干固期间扰动、撞击或拉筋。
四是质量检验和验收
工艺验收:桩位、直径、孔深、清孔质量及钢筋除锈情况应逐孔检查并生成记录;必要时先做样板。
现场拉拨:胶体达到说明书要求年龄后进行;常用操作值为:夏季约7 d、冬天约14 d后抽样;抽样数量可根据相同规格、相同位置植筋总量的1‰且不少于3 根部实施;测试载荷可以参考≥6.0 kn是一种非毁灭性的检测操纵值(以设计和商品要求为准)。但是,关闭位置应该进行修复和重植。
五个关键控制点和常见问题
孔洞一定要干燥干净,清孔不到位是无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补胶量以插入钢筋后附近漏胶为准,禁止少注或裂缝。
干燥期间禁止扰动;如有明显扰动,应拔出重植。
防止胶体接触明水,长时间潮湿环境;雨季或高湿面首先要干燥。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