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与适用范围
施工与验收应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体系:
GB/T 50224-2018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含“聚合物水泥砂浆防腐蚀工程”专章,规定基层处理、整体面层/找平层/素浆抹面层、施工与验收要求)。
与其配套的GB 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212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一并使用,用于过程控制与分部工程验收组织。
设计阶段优先对照GB/T 50046-2018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明确介质腐蚀性等级、防护层使用年限与材料体系选择,使施工规范与设计要求一致。
二、施工准备与基层处理
材料与配比:采用经认定的聚合物水泥砂浆及配套界面剂;严格按产品技术文件控制水料比/液料比与搅拌工艺,禁止擅自更改配比或中途加水。
基层条件:
剔凿并清除疏松层、油污、盐析、脱模剂、浮尘等;必要时对混凝土缺陷先修补并找平。
基层应坚实、洁净;含水率控制按产品文件与设计执行(常见做法为基层表面不得有明水)。
界面处理:施工前均匀涂刷聚合物界面改性剂,做到不漏涂、不流淌;待“手触似粘非粘”状态时方可抹砂浆。
施工条件:环境温度宜为5~30℃;大面积或厚层施工宜机械喷涂或机械搅拌,并做好施工组织与连续作业安排。
三、施工工艺与厚度控制
工艺流程:基层处理 → 界面剂 → 抹聚合物砂浆 → 养护 →(按设计)涂刷防碳化剂/封闭层。
分层与厚度:
原则上分层施工;单层厚度不宜超过10 mm;修补厚度》3 cm应分层,层间间隔约3~4 h;破坏较深部位(》5 cm)可先聚合物混凝土修补,养护3~5 d后再抹面层。
平均施工厚度宜》20 mm;最薄处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90%。
抹面操作:采用机械喷涂或人工压抹,朝一个方向一次用力抹平,避免来回反复赶压;接茬应连续、搭接紧密。
养护:终凝后及时保湿养护,常规≥7 d;常见做法为潮湿养护48 h后按设计进行表面封闭(如防碳化处理)。
冬期与低温:当环境温度超出5~30℃范围,应按材料说明调整;低温施工须确保入模/施工温度≥5℃,并在受冻前达到规定的临界强度;养护期间严禁受冻、泡水。
四、质量检验与验收
验收划分与程序:按检验批—分项—分部组织;隐蔽工程在隐蔽前须验收合格并形成记录;主控项目必须全部合格,一般项目按规定的抽检比例/允许偏差执行。
资料与记录:施工组织/技术交底、材料合格证与复验报告、计量器具校准/检定、环境与温度记录、配比与搅拌记录、试件与现场检测、养护记录、分项/分部验收记录等应齐全完整。
现场抽检与见证:必要时对抗压/抗折强度、粘结强度、收缩率、抗渗/耐化学性等进行见证取样或现场检测;厚层或重要部位可做钻孔取芯核查。
标准符合性:施工过程与结果应满足GB/T 50224-2018中“聚合物水泥砂浆防腐蚀工程”相关条款与表格要求,并与GB 50300、GB 50212的程序性规定一致。
五、、与冬雨季要点
与消防:按GB 50720 施工现场消防技术规范、GB 15603 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等执行;材料与拌合用水应符合标准,施工区保持通风,人员佩戴防护用具。
冬期施工:当日平均气温《5℃按冬期施工;拌合水温≤65℃、入模温度≥10℃;在受冻前强度应达到设计/规范要求;养护阶段不得浇水,采取覆盖保温,起始养护温度≥5℃。
雨季与潮湿面:避免雨天、大风、暴晒施工;基层须无明水且不积水,雨后应复检含水与洁净度再施工。
与成品保护:材料与包装防水、防潮、防污染;成品在养护与使用前避免冲击、污染与早期荷载。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