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冻轨道胶泥的概念和关键定位
防冻轨道胶泥要以水泥基掺合料为依托,复合石材、防冻液和结构外加剂(如减水剂、保水剂)制成的独特轨道灌浆材料。其核心定位是解决低温环境下轨道基础注浆的冷粘难题,通过优化配方提升材料的抗冻性能,保证低温条件下仍能保持较好的施工流通、早期强度发展与长期稳定性,是铁路、公路等轨道交通基础设备冬天施工的关键材料。
防冻轨道胶泥的关键特性
1. 良好的防冻特点:容许户外施工在-10℃至-15℃(部分产品经特殊药方调节后能融进低温),依据防冻液减少浆体零度,防止水冻毁坏材料结构,保证低温施工的可行性。
2. 早期强度和高强度特性:一天抗压强度可达到20MPa之上,三天强度可提高到40MPa之上,28天强度维持在60MPa之上,可快速达到轨道构造的初始荷载要求(如列车运行中的动态荷载),降低工期。
3. 大流动性和高密实性:初始流通性≥290mm,30分钟流动度保留值≥260mm可轻松添充轨道基础(如轨枕与混凝土基础之间的缝隙、道钉孔)空隙,确保浆体与基层(混泥土、岩层)与轨道构件(道钉、轨道)紧密联系,防止空鼓和脱空。
4. 无收缩粘合稳定性:挑选微膨胀配方(膨胀率0.01%-0.02%),赔付浆体硬化过程的收缩变形,确保与基层、路轨部件的粘接强度长期稳定(28天粘接强度)≥1.5MPa),防止路轨几何形位误差。
5. 耐久性和耐蚀性:无机胶结材料,使用期限与基础混泥土同样(可达50年以上),抗冻融循环次数≥50次(抗冷指数≥0.85)能抵抗地下水、土中盐土、酸碱等腐蚀介质的腐蚀,维持轨道基础构造不受损坏。
防冻轨道胶泥的适用场景
1. 冬天轨道施工:冬天轨道基础注浆(如钉锚固、轨枕及基础联接、轨道及基础固定),尤其适用于北方严寒地区(如东北、西北)的冬季轨道维护和新建工程。
2. 路面钉与轨道锚固:轨道枕与轨道枕的轨道钉锚固、装配式桥梁胶结接头和机械设备地脚螺钉的锚固,确保轨道构件与基础的牢固连接,防止冬天低温下粘接降低造成的零件松脱。
3. 路轨维护加固:目前路轨基本维护(如道床下沉、轨枕松动修补)、拆换轨道时的基础注浆,可在低温环境下尽快恢复轨道构造的稳定,确保旅客火车。
防冻轨道胶泥施工工艺要点
1. 基础解决:施工前,应彻底清理路轨基础表面(如混泥土基础、轨枕表面)的尘土、油迹和疏松颗粒(如浮浆、脱落),用水冲洗整洁晾晒(含水量)≤8%);基础表面空隙(总总宽)≥0.3mm)、蜂窝、孔等问题,用环氧砂浆或专用修补材料工整修补,保证基本靠谱,无隐患。
2. 材料配备:严格遵守产品手册中干料(粉)与水的比例(一般水灰比为14%-15%,如每袋25KG粉加3.5-4KG水);用强制搅拌机搅拌(避免人力拌和造成的不均匀),拌和时间控制在1-2分钟内,保证浆体匀称无结块;拌和浆体需在30分钟内应用,严禁长期加水稀释或放置(防止流通降低)。
3. 注浆施工:将搅拌好的沙浆从轨道一侧慢慢引进空隙或孔眼(如钉孔),用竹条、软管等设施引流,确保沙浆充满全部间隙(无气泡、无间断);注浆的时候需要连续进行,避免终断(假如终断超出15分钟,则需重新拌和);灌浆后,用抹刀将表面刮平,保证与基础表面齐平。
4. 保养维护:注浆后,将湿草袋、麻袋或塑料膜粘在浆体表面,每日撒水2-6次(维持表面潮湿);保养温度需≥15℃(冬天要采取保温措施,如遮盖棉被、加热毯等),保养期是7天;冬天施工时,需在浆体表面遮盖保温材料,防止制冷(制冷前浆体抗压强度)≥5MPa)。
防冻轨道胶泥常见问题
1. 施工标准操作:施工温度必须施工温度≥-10℃(部分产品可适应-15℃),避免雨、雪、风(五级及以上)温度施工(防止雨水冲刷和灰尘渗入,伤害粘合效果);施工前应注意天气预告,保证施工期内无极端低温天气。
2. 材料贮存期:货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荫凉的室内(避免阳光直射或潮湿),远离火源(部分材料含易燃外加剂);开桶后未需要的材料需及时密封(防止退潮),剩下材料可在保质期内(一般6个月)正常启动(搅拌均匀后查验流通正确与否)。
3. 施工确保:施工团队应配戴防割手套和护目镜(避免沙浆溅入双眼或皮肤);搅拌器应接地良好(防止走电);冬天施工时,保温材料应远离火源(防火)。
4. 质量验收标准:施工结束后,要检查浆体的密实度(无蜂窝、孔、间隙)、粘接强度(≥1.5MPa,采用拉拔试验)、抗冻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如抗冷级别)≥F150);道钉锚固部位需要检查锚固力(≥设计要点,如≥10kn),保证路轨构件坚固。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