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片修补胶的定义与应用
管片修补胶是用于盾构管片(地铁、隧道等施工中预制混凝土结构管片)缺陷修补的专用粘结材料。主要针对管片生产、运送、起吊或开挖中遇到的缝隙、毁坏、掉角、蜂窝麻面等问题,依据粘结和加上效果修复管片构造的完整性和防水性能。它需要和管片混泥土具有高粘合力、抗渗性、耐久性和施工适应性(如迅速硬化、易于使用),是盾构隧道管片修复的关键材料。
一般管片修补胶的类型
1. 改性环氧树脂修补胶:如吸水性环氧胶,黏度低(可引进0.1mm宽微裂缝)、透水性强,固化后强度高(抗压)≥50MPa、抗拉≥20MPa)、耐物质(酸、碱、水)特点好,适用管片缝隙(特别是微小缝隙)、灌浆修复内部缺陷(蜂窝、孔)。
2.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修补胶:如ST-1高聚物盾构管片修补剂,用以合成聚合物(如SBS)、聚氨酯)与水泥、砂等复合材质,具有高粘结强度(与混凝土正拉粘结≥2.5MPa)、抗裂度好(延伸率≥1.7%)、施工简易(人力拌和即可使用)等特点,适用修复管片缺角、崩角、表面损伤等误差。
3. 聚氨酯修补胶:韧性好(延伸率好(延伸率)≥600%)、具备抗渗性强、耐老化性好等优势。适用管片缝隙(特别是动态缝隙)和漏水部位的密封修复,可有效防止地下水渗入。
管片修补胶的核心技术特性
依据《工程结构加固材料性鉴定技术规范》(GB/T 50728-2011)、《盾构法隧道施工验收规范》(GB 5046-2008)等标准,管片修补胶应满足以下关键特性:
粘结强度:与干混泥土正拉粘结强度≥2.5MPa(并为混泥土内聚毁坏);与湿混泥土正拉粘结强度≥1.8MPa(并为混泥土内聚毁坏);
工艺性能:抗压强度≥50MPa(28天)、抗拉强度≥20MPa(28天)、抗压强度≥30MPa(且不得脆性破坏);
耐用性:不挥发物含量≥99%(确保固化后不收拢);线形缩水率没有约束≤0.3%(避免固化后开裂);抗冻融≥150次(融进地底操作温度转变);
施工特性:黏度可根据缺陷类型调节(如缝隙注浆粘度高,表层修复粘度高);适当的初凝(凝固≤4h,实干≤12h,25℃条件下),施工操作简便。
典型施工技术(以高聚物盾构管片修补剂为例)
1. 缺陷解决方法:对管片毁坏部位(如缺角、崩角、缝隙)开展凿毛处理,用钢刷清除毁坏区域的沉淀,用水清洗干躁(保证底层无积水、油迹);
2. 材料混和:产品手册规定的乳灰比(如1):0.16)将修补剂与水混合,用电动搅拌机拌匀(避免引进汽泡);
3. 分层修复:将混合好的修复剂分层涂在缺陷部位,各层厚度控制在15mm之内,分层修复间距为0.5~1h(下一层在前一层初凝后);
4. 凝固保养:修复后,遮盖湿草袋或塑料膜(保持表面潮湿),保养时间长≥7天(避免阳光直射、风吹);
5. 质量检验:修复后,查验修复部位和原管片的粘接情况(无裂纹、脱落)、色彩一致性(无明显色差)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施工常见问题
1. 基面解决方法:施工前需彻底解决疏松颗粒、油迹、尘土,保证底层清洁干燥(若为漏水部位,先要开展漏水解决方法);
2. 材料贮存:修补剂应密封贮存(避免吸潮凝固),保质期一般为12个月;施工时按需配胶,未需要的材料不得再次应用;
3. 施工标准:施工温度应保持在5℃~30℃中间(低温会导致凝固慢,高温会导致水份迅速蒸发);防雨天、大风天气施工;
4. 保养要求:保养期内严禁上人踩踏、浇灌或沉积起吊,确保检修部位充足凝固;
5. 人员要求:维修工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把握施工技术和质量标准,确保检修效果。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