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材料维护是保障其强度发展、抗渗性和耐用性的重要环节,必须“维持湿度、操纵温差、适配环境”的核心原则,具体维护要求:
1、维护时间要求
1. 前提条件(5℃~35℃):
水泥基灌浆材料的保养时间不能低于7天,这是为了保证其强度达标(如一般灌浆材料一天的抗拉强度≥15MPa、3天≥30MPa、28天≥50MPa)的前提。
2. 快凝快硬灌浆材料:
这种产品凝结速度快(一般是终凝)<1钟头),保养时间应依据产品手册作出调整(一般为3~5天),但是严格管理“终凝后马上覆盖保湿”,防止保养不到位导致强度损害。
3. 冬期施工:
当环境温度低于水泥基灌浆材料要求最低施工温度(如-10℃~0℃)时,维护时长应延至14~21天,制定人力加温策略(如温室法、蒸气维护),保证强度的稳定提升。
二、维护方式要求
1. 自然养护:
注浆结束后,应采取相应保湿对策:喷撒保护膜、覆盖塑料膜(应严格,维持内部凝结水)或覆盖湿草袋/岩棉被。
浇水养护时,要保持灌浆材料表面始终潮湿,避免储水(避免因浸泡引起的强度下降)。
2. 冬天保养:
注浆后马上覆盖塑料膜,并加盖保温材料(如岩棉被、保温棉),开始保养温度不应低于5℃。
拆板后,假如灌浆材料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间的差超出20℃,运用保温材料覆盖维护,防止温度巨变导致间隙。
3. 人力加温保养:
当环境温度小于产品最少施工温度或需要加快强度增长时,可采取温室法、蒸气维护等方式,维护策略应符合《冬季施工规程》(JGJ104)的规定。
三、不同情况下的维护调节
1. 高温下(>35℃):
高温会加快灌浆材料水分消耗,需要增加注浆频率(每日6~8次),或覆盖双层湿草袋/塑料膜,避免表面少水太快导致间隙。
2. 低温(<5℃):
低温会缓解水化反应,必须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岩棉被),在负温条件下不能浇灌,防止冻害。
四、维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避免震动和冲击:
严禁在灌浆后24小时内震动、冲击或踩踏灌浆层,避免对未结硬的灌浆层造成伤害。
2. 维持湿润状态:
在维护期内,应经常维持灌浆材料的表面湿度。假如表面干躁,应及时补充水分(或喷撒保护膜),以保证一直处于湿润状态。
3. 产品要求:
不同种类的灌浆材料(如实用性、豆石型、早强型)可能有具体的维护要求,必须严格遵守产品手册(如早强型灌浆材料可能需要更严格的保湿策略)。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