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高耐磨混凝土高速公路(HTC)技术要点
1. 高速公路高耐磨混凝土是什么?
高耐磨混凝土(High‑Toughness Concrete,HTC)与高活性矿物掺合料(煤灰、矿渣粉、钢渣粉、硅灰等)配合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粉煤灰水泥作为胶结材料。、细骨料、适当的减水剂及其环形截面钢纤维(体积掺量 0.5%–1.5%)制备的独特混凝土。其关键性能指标包括:
氯离子扩散系数≤ 20 × 10⁻¹⁴ m²/s
抗拉强度极高≥ 5 MPa
抗拉强度≥ 100 MPa(常规设计价值 120 MPa 之上)
弯折韧性比≥ 0.8
此外,这些指标在高速公路桥梁、路面、隧道衬砌等受力、耐久性要求极高的地方表现出高韧性。‑高耐磨‑综合优势高耐久性。
2. 原料规定
| 类型 | 重要规定 | 常见规格|
|||-||
| 水泥 | 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粉煤灰水泥,型号 P·O 42.5、P·O 52.5、P I 42.5、P I 52.5 | GB 175|
| 细骨料 | 石英砂或机制砂,粒度较大≤ 1.25 mm,达到GB/T 31387 | |
| 粗骨料(如需) | 较大粒度≤ 9.5 mm,合乎 GB/T 14685Ⅰ类规定] | |
| 矿物掺合料 | 一级粉煤灰,S95 超过级别的矿渣粉,GB 超过级别的钢渣粉,SiO₂>90% 硅灰(不加密或半加密)] | GB/T 1596、GB/T 18046、GB/T 28293、GB/T 27690|
| 钢纤维 | 环截面,孔径≤ 0.4 mm,长短≤ 30 mm,容积掺量 0.5%–GB//1.5%T 39147] | |
| 减水剂 | 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 30%),合乎 GB 50119;必要时加入引气剂、早强剂等] | |
| 用水 | 合乎 JGJ 63 要求,较大的水胶比≤ 0.25] | |
3. 配合比设计要点
1. 基准配合比选用一定体积法,保证水胶比≤ 钢纤维容积掺量0.25 0.5%–1.5%]。
2. 配合比调整:在标准配合比的前提下,各自进行调整。 1% 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可获得水胶比或石料体积分数,以获得2套候选配合比。
3. 试拌认证:
坍落扩展度(SF)≥ 500 mm,确保良好的工作性和不离析]。
气体含量、均匀性、抗离析性能应符合要求 GB/T 50080 规定]。
4. 混合工艺:先干拌 60 s(含纤维、掺合料),然后倒入水与减水剂混合。 90 s,然后加入细骨料混合再混合。 60 s,如果有粗骨料,再加混合。≥ 30 s]。
4. 重要的施工操作
| 阶段 | 要点 | 参照|
||||
| 基面解决 | 去除松动、油渍、倒角≥ 4 mm,维持 SSD(饱和表面干燥) | ]|
| 浇制 | 采用一次性匀称浇注,采用平板振捣或模外振捣,严禁插入式振捣,防止纤维下移]|
| 保养 | 空气湿度是蒸汽养护的首选:≥ 升温速率为95%≤ 12 ℃/h,减温速度≤ 15 ℃/h;自然养护按 GB/T 50081 开展]|
| 质量检验 | 物理性能(抗压、抗弯、抗拉)、原料、拌合物(坍落扩展、含气量等)均需符合要求。 GB/T 50081、GB/T 50107 要求]|
| 耐用性检验 | 氯离子扩散系数≤ 20 × 10⁻¹⁴ m²/s,单侧盐冻质量损失率按单侧盐冻质量损失率 GB/T 50082 检验] |
5. 性能参数(标称值)
| 项目 | 标准值或推荐值 | 表明|
||-||
| 抗拉强度(28 d) | ≥ 100 MPa(经常取设计值 120 MPa)] | 满足高速公路路面、桥墩的承重要求|
| 抗拉强度极高 | ≥ 5 MPa] | 提高裂缝控制水平|
| 弯折韧性比 | ≥ 0.8] | 抗弯裂纹扩展水平|
| 氯离子扩散系数 | ≤ 20 × 10⁻¹⁴ m²/s] | 避免钢筋腐蚀|
| 坍落扩展度 | ≥ 500 mm] | 确保施工流通|
| 缩水率 | ≤ 0.15%(低收拢) | 避免二次间隙 |
6. 应用领域(高速公路)
桥面、桥墩、桥台:高韧性‑高耐磨性能显著提高抗冲击性和抗裂性。
高速公路地面:在车辙、冻融条件下保持平面度,延长使用寿命。
隧道内衬:耐久性好,防渗防水功能符合地表水腐蚀要求。
伸缩缝盖板(聚乙烯醇纤维复合板) HTC)——可用于桥梁伸缩装置的快速修复,提高整体耐久性。
7. 标准与标准
《道路高韧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对原材料、配合比、施工、质量检验、耐久性等所有技术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
《高速公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处)-水泥采用、矿物掺合料等高性能混凝土填充指导。
GB/T 50081、GB/T 50080、GB/T 50107 其他国家标准统一依据物理性能、混合物工作性能、测试方法。
8. 建设建议(实际要点)
1. 现场试拌:在开始浇制时进行 1 m³试验混合,认证坍落扩展程度,含气量,粘度等数据。
2. 温度控制:施工温度 5 °C–30 °C 最佳;保温毯或加热搅拌器可用于低温,防晒网可用于高温,避免快速缺水。
3. 振动方法:推荐平板振动(振动频率 30 Hz,震幅 10 mm)或者模外振捣器,防止插式振捣引起纤维下移。
4. 维修管理:如果采用蒸汽维修,建议维修。 24 h(温度 60 °C),然后自然维护至 7 d;如果采用自然养护,保持湿度。≥ 95%,并覆盖保湿膜。
5. 质量可追溯性:每一种原料(尤其是钢纤维)都必须保留检测报告,并在现场使用电子计量记录配合比,确保可追溯性。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