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混凝土路面修复剂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间隙、孔眼、表面、砂、低俗等表面和深层病症定做的独特修复材料,采用特殊水泥、超细骨料(石英沙)、聚合物乳液(或改性环氧)、以减水剂和早强剂为核心成分,依据“迅速凝固-高强度粘接-抗渗维护”三重体系,进行路面破损的修复。特点是施工快、粘结牢固、耐久性好,能尽快恢复路面平整度和承载力,适用城市道路、高速路、飞机跑道、小区路面等场景。
二、主要用途
1. 表面病害修复:混凝土路面缝隙(总总宽)≤5mm)、表面、起砂、低俗、起碱等;
2. 深层损害修复:孔眼、塌陷、部分混泥土脱落(深层损害修复)≤100mm);
3. 独特的环境修复:潮湿环境(如地下车库、水池周边)、化学腐蚀环境(如工厂车间、融雪剂浸蚀路面);
4. 新老混泥土联接:旧地面改造,新路面接缝处理。
三、品牌优势
1. 迅速凝固:常温下2-4小时即可做到通车强度(25℃时,2h抗拉强度≥20MPa),大大缩短了交通中断时长;
2. 高粘接强度:和原混凝土基层的粘接强度≥2.5MPa(C30混泥土),采用界面剂改进技术,避免修复层脱落;
3. 出色耐用性:抗渗等级:出色耐用性:抗渗等级≥P8(抵御0.1MPa压力)≥200次(-15℃~20℃)(pH=3-11),使用寿命可达10-15年;
4. 施工简单:无大型机械,可手动搅拌(或强制搅拌机),修复薄厚3-50mm可调,适用狭小公路施工;
5. :水性系统,无苯、甲醛等有害气体释放,VOC成份合乎《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20)要求。
四、施工工艺
1. 施工准备
材料准备:依据病害面积换算修复剂用量(参照:每平米3mm厚约5kg),准备强制搅拌机(或手电钻改造搅拌机)、高压泵、钢刷、刮尺、塑料膜等设施;
底层查验:消除修复地区周边的污渍,鉴别病害范畴(如用铅笔标识间隙,用石灰像框标识孔隙)。
2. 基层处理
清除松散:用钢刷彻底解决混泥土、碎石、油迹(用洗洁精) 沸水清理),确保底层坚固;
清理淋湿:用高压泵清洗底层(压力水泵清洗)≥0.3MPa),清除灰尘和沉渣;将底层侵泡至“饱和但无明水”(冬天应用)≤65℃温水,防止底层受寒);
页面解决方法:裂缝宽度>在3mm或深孔部位,用专用界面剂(或稀释修复剂)涂刷底层表面,造成“粘合过渡层”,改进修复剂和原混泥土的结合。
3. 材料制得
配置要求:严格遵守产品手册的比例混合(一般为修复剂:水=4:1~5:1、重量比,如10kg修复剂加2-2.5kg水);禁止擅自增加或减少用水量(强度过多造成混和艰难);
搅拌方式:把水倒进搅拌容器里,慢慢添加修复剂,用搅拌器搅拌3-5分钟,直到混合物匀称无粉末、无结团(冬天施工时,应用≤65℃温水搅拌,确保料温≥10℃)。
4. 修复施工
分层赔偿:将搅拌好的修复剂倒进修复区,用刮刀分层铺装(每层厚度)≤30mm);孔,从底部往上加上,避免汽体残余(可用刮刀不断夯实,排出汽泡);
整平收光:第一层修补剂终凝(约30分钟)后,铺装第二层(若有),用刮刀持续收光,确保表面与原地应对齐(误差)≤2mm);
避免震动:修复剂的流通性,不用振动分析,即可用手动工具完成施工(震动会导致材料离析,伤害强度)。
5. 保养与凝固
遮盖保湿:修复后,立即用塑料膜遮盖表面(防止水份迅速蒸发),随后遮盖草袋或岩棉被(保持温度≥5℃);
保养时间:常温下保养3-7天(冬天延至7-10天),期内禁止行人、车子踩踏或堆积起吊(如水泥、钢材);
敞开式交通:25℃时,轻形交通(如路人、小型车)可在保养2-4小时后开放。;重型交通(如货车、公交车)可在7天后开启(冬天需延至10多天)。
五、疑难问题
1. 施工环境要求:施工工作温度应是5℃-35℃(小于5℃,采用加温策略,如用热风机加温底层;35℃之上必须遮光减温,避免材料迅速干躁干固);空气湿度≤70%;雨天、大风天禁止施工(降雨会稀释材料,伤害粘合);
2. 材料贮存:修复剂应存放干燥通风的室内(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未开封产品保质期为6-12个月(以产品标签为准);开封后未需要的材料应密封保存(防止反潮结块),下次使用前搅拌匀称;
3. 施工:施工队需佩戴手套、护目镜、口罩等防护用具(避免材料接触皮肤或眼睛);如不慎触碰,立即用很多清水冲洗(若误吞,需立即就诊);
4. 质量控制:开工前查验底层强度(≥C15)、干燥度(含水量≤17%);严格把控施工中的水灰比(禁止随便加水);质量检验结束后:① 外观检验(整洁、无气泡、无裂缝);② 强度检测(28天抗拉强度检测(28天抗拉强度检测)≥原混凝土设计强度为90%,用回弹仪检测);③ 漏水检测(有防水要求部位,24钟头灌水试验,无渗漏为合格)。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