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富锌底漆的施工需要严格的表面处理、底漆配制、涂装施工、质量检验等步骤,以保证其优异的防锈特性和附着力。具体施工步骤和要点: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环境条件检测
温度:施工作业环境温度要求 5℃~在40℃以下时,应采取加热措施(如红外灯或加热器),以防止低温导致固化不良。
湿度:相对湿度≤85%,防止在雨天、雾天或高湿环境下工作,防止水蒸气作用保护层质量。
基材温度:应高于露点温度3℃以上,防止结露引起保护层起泡。
保护
施工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防护手套、防护服,防止吸入漆雾或接触皮肤。
施工现场保持空气流通良好,设置警示标志,禁止明火(环氧富锌底漆为易燃材料)。
工具准备
搅拌设备:电动搅拌器(用于混合油漆)。
涂装工具:高压无气喷涂机(推荐)、有气喷枪,刷子或滚筒(小面积修复)。
辅助工具:砂纸,钢丝刷,磨料喷射机,湿度计,温度计,保护层测厚仪。
二是基材表面处理
除锈
研磨喷射处理:达到 Sa2.5级(ISO 表面粗糙度8501-1标准) 40~70μm,保证锌粉与基材机械咬合。
手工除锈:如果不能喷漆,需要用钢丝刷、砂纸打磨至 St3级(无可见油脂、污垢、氧化皮肤、铁锈和油漆保护层)。
干净
用压缩空气吹去表面的灰尘,或者用干净的抹布擦拭,确保没有油污、水分、盐等异物。
表面清洁度必须符合要求ISO 8502-3标准化(氯化物含量≤50mg/m²)。
局部修复
圆角过渡处理焊缝、边角等部位(半径)≥2mm),防止应力集中导致保护层开裂。
第三,底漆配制
混合级配合比例
主剂(A组分)和硬化剂(B组分)按照产品说明书级配合比例混合(一般为 100:10~100:误差不超过15)±5%。
比如:某个产品需要A:B=100:12,即10kg主剂需要加入1.2kg硬化剂。
搅拌方法
慢慢地将硬化剂倒入主剂中,用电动搅拌器低速搅拌 5~十分钟,至一致无结块。
防止高速搅拌引入空气,造成保护层针孔。
熟化时间
搅拌后静置 10~15分钟(熟化),使油漆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施工作业特性。
熟化后需要在适用期(Pot Life)内部使用(通常为4)~8小时,25℃),逾期漆料固化失效。
第四,涂装施工作业
选择涂装方法
高压力无气喷涂施工:推荐方法,保护层一致,效率高,适用于大规模施工作业。
喷嘴压力:18~25MPa
喷嘴直径:0.43~0.53mm
有气喷施工:适用于复杂结构,但雾化压力需要控制(0.4)~0.6MPa)防止漆雾飞溅。
刷子施工/滚筒涂装:仅用于小面积修复或边角部位,需多次喷涂保证深度。
涂装参数控制
干膜深度:一般要求 60~80μm(ISO 19840标准),按照规范标准进行调整。
湿膜深度:按体积固体份计算(如体积固体份80%、干膜80%)μ湿膜深度=80/0.8=100μm)。
涂装间隔:
最小间隔:表干后(通常2)~4小时,25℃),防止未固化的保护层被破坏。
最大间隔:≤7天,超过需要对前保护层进行打毛处理,增强层间附着力。
施工技巧
交叉喷雾施工:喷枪的移动方向和基材为45°角度,交叉涂层,防止漏刷。
多次薄涂:单层干膜深度不应超过1000。μm,防止流挂或起泡。
边角处理:对焊缝、螺栓孔等部位进行预喷施工,然后进行整体喷施工。
第五,质量检验和验收
表观检测
保护层应一致,无流挂,无针孔,无起泡,无漏刷,颜色一致(锌粉底漆一般为灰色)。
深度检测
采用保护层测厚仪(磁性法或涡流法)随机抽样,干膜深度必须符合规范标准(例如≥60μm)。
测试点数:每10m²不少于3点,不合格区域需补涂。
附着力测试
按ISO 2409对标准进行划格法测试,保护层与基材的附着力必须达到 0级或1级(无脱落或脱落面积≤5%)。
必要时进行拉拔法测试(≥5MPa)。
孔隙率检测
使用电火花探测器(电压≤检测保护层孔隙5000V,确保无导电通道(防止电化学腐蚀破坏)。
六、维修及后续施工作业
养护时间
需要维护的环氧富锌底漆 7天(25℃)达到最佳特性,防止磕碰、水浸或化学污染。
在低温或高湿环境下,需要增加养护时间。
中间漆/面漆施工作业
维修期满后,可以涂上中间漆(如环氧云铁中间漆)和面漆(如聚氨酯面漆),形成无缺损防腐系统。
需要通过拉拔试验来验证层间粘接力。(≥3MPa)。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