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环氧灌缝胶的施工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详细的施工流程:
1. 裂缝标注与评估
在开始施工之前,需要对裂缝进行检查和标注。这包括确定裂缝的性质(如宽度、深度、走向)以及是否贯穿结构或存在漏水情况。使用读数显微镜测量裂缝宽度,并通过超声波检测、压水测试或者钻孔取样来评估裂缝的深度和走向4。
2. 表面处理
清理裂缝周围的区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较小的混凝土构件裂缝,可以采用钢丝刷等工具清除表面灰尘、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并用酒精或丙酮擦拭干净沿缝两侧约2-3厘米范围内的区域。如果裂缝较深且位于较大的混凝土构件中,则可能需要沿着裂缝凿出“V”形槽以利于封缝;而体积较大或非常深的裂缝,可以通过钻孔的方式为后续灌胶更广泛的通路4。
3. 预埋注胶嘴
根据裂缝的具体情况,在裂缝交叉点、较宽处以及端部设置灌胶嘴。灌胶嘴之间的距离取决于裂缝大小、走向及结构形式,通常当裂缝宽度为0.3~0.5mm时,建议间距为30~50cm。确保每条裂缝上都有进胶、排气或出胶口。灌胶嘴可以用封口胶粘贴于预定位置,也可以在封缝过程中一并固定。注意防止堵塞灌胶嘴1。
4. 封缝
为了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需按推荐的比例配制封口胶,并均匀涂抹一层厚约1~2mm、宽2~3cm的胶泥覆盖整个裂缝区域。操作时要特别小心防止产生小气泡或密封不严的问题1。
5. 封缝检验
封缝完成后1~2天内进行试漏检验,以确认其有效果性。可选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进行试验,若发现有漏气现象,则需要再次封闭相应部位;如果是用水测试,则之后必须彻底吹干水分并留足干燥时间4。
6. 配置灌缝胶
依据预计所需的灌胶量,将环氧树脂及其硬化剂按照指定比例准确称量后充分混合。此步骤应谨慎执行,确保两种成分完全融合4。
7. 灌胶
将配置好的灌缝胶注入到预先准备好的灌胶嘴中,从下至上逐级填充直至最后一个出胶口流出稳定流量为止。保持一定时间的压力有助于提高填充质量。完成灌胶后拆除管路设备,并清理现场残留物1。
8. 固化
让灌入的材料自然固化至少24至48小时,具体时间依赖于所使用的特定产品类型及其环境条件。在此期间内不要扰动已处理过的区域,直到完全硬化为止3。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比如手套、护目镜以及口罩等,以防接触到皮肤或吸入蒸汽造成刺激。万一发生接触,应立即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例如用清水冲洗眼睛并寻求医疗帮助1。
夏季施工时还需考虑到温度变化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确保施工前后灌缝胶与基材之间能够形成牢固的粘结6。在所有工作结束之后,务必清理施工现场,恢复交通前要确认灌缝胶已经充分冷却固化2。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