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分析混凝土聚丙稀短纤维,包含其特点、运用、施工要点和技术标准,融合新的工程实践和科研成果:
一、重要特征与作用机理
化学物理特点
高抗拉强度:抗拉强度:抗拉强度≥350-500 MPa,弹力磨具抗拉强度15%-25%≥3850-4000 MPa,能有效承担混凝土收缩应力。
耐蚀性:耐强酸、强碱、防紫外线衰老,可用于海洋技术等恶劣环境。
轻质低传热:0.91密度 g/cm³,减少混凝土自重,降低温度裂缝风险。
抗裂体系三维错乱遍布:纤维在混凝土中获得网状组织,防护微裂缝拓展,塑性收缩裂缝降低70%-80%。
韧性提高:掺量0.6-1.8 kg/m³抗冲击强度提高17%-26%,抗渗性提高60%-70%。
耐用度提高抗冻融性:冻融50次后质量损失率仅是0.11%,好于水泥混凝土。
阻燃性:低熔点纤维(掺量4) kg/m³)可防止混凝土受热碎裂。
二、工程应用及典型案例
建设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如地下室底板(掺量1.2) kg/m³),抗渗等级做到P8,间隙减少70%。
高层转换层:济南东兴商住楼C50转换层梁(掺量0.9.9 kg/m³),没有可见空隙。
交通工程桥面铺装:掺量1.0-1.5 kg/m³,抗折强度提高18.7%,无裂缝。
隧道衬砌:喷混凝土掺量1.2-1.5 kg/m³,提高耐冲磨性。
恶劣环境低温工程:耐-78℃低温,适用寒冷地区钢筋混凝土。
三、施工技术和掺量提议
推荐掺量混凝土:0.6-1.8 kg/m³(0.9-1.2基本工程 kg/m³,高抗冲击工程1.5 kg/m³)。
砂浆:0.6-1.2 kg/m³(纤维长短3-12mm)。
施工要点混和工艺:纤维与石料先干拌30秒,再湿拌1-2分钟,确保透水性。
塌落度调节:纤维将塌落度减少10%-15%,应通过减水剂进行赔付。
质量控制透水性查验:纤维应呈拉丝状,无成束情况(参照GB/T 21120-2018)。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