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聚丙稀纤维是一种以聚丙稀稀释为原料,通过特殊工艺制成的高强度人造纤维,专门用来混凝土和砂浆的增强材料。详细分析了其主要特征、功效和运用:
一、本质特征
材质与结构以聚丙稀(PP)为原料,依据熔融纺丝、拉申等工艺制成束状拉丝或网状纤维,直径一般为18–50μm,长度3–60mm。
具有“Y样子或异型截面设计,增加与混凝土的握力,根据防静电处理表层,提高透水性。
工艺性能高韧性:抗拉强度≥350MPa(国标要求),部分产品可达520MPa之上。
耐蚀性:耐酸碱性强,耐化学腐蚀,适用恶劣环境。
轻质:0.91g/密度cm³,基本不提高混凝土自重。
二、基本功能
抗裂防渗抑止塑性收缩、干缩和温度应力引起的微裂缝,降低缝隙扩大,提高60%以上抗渗性。
混凝土中每立方米纤维数量可超过800万根,造成乱向支撑系统,分散应力。
提高韧性提高混凝土的机器韧性、抗疲劳性和抗震性能,较大等效弯曲强度可提高443%(与石灰岩纤维混和时)。
提高延展性,减少脆性破坏风险。
耐用度提高随着抗冻融的提高,纤维引入的微气泡能够赔偿冻融的膨胀应力。
阻燃性优于水泥混凝土,受热时缓解碎裂。
三、分类及规格
广泛类型拉丝纤维:直径≤50μm,长度3–24mm,适用水泥混凝土和砂浆。
网状纤维:由薄膜穿刺做成,长短一般为19mm,用以独特的抗裂规定。
仿钢纤维:直径>0.1mm,长度30–高韧性混凝土取代钢纤维64mm。
规格选择混凝土工程:普遍19mm长短,掺量0.6–1.8kg/m³。
喷涌混凝土:短纤维(10)–12mm)提高透水性。
四、适用范围
施工工程:地下室、屋面、地板等防水防渗构造。
交通工程:地面、飞机跑道、隧道衬砌,提高耐磨机械韧性。
修补加固:混凝土裂缝修复、边坡稳定等。
五、施工要点
拌和工艺:纤维与石料干拌30秒后再加水,提升搅拌时间1–2分钟。
配合比:不改变原设计,但需调节减水剂以补偿塌落度损害。
聚丙稀纤维不是通过物理增韧来提高混凝土性能的,而是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次序结构柱”。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