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注浆材料 详细说明操作说明、注意事项及应用领域:
一、聚氨酯注浆材料介绍
聚氨酯注浆材料是一种 组份(A/B组)或单组分(遇水发泡) 化学灌浆材料依据髙压灌浆设备引进结构裂缝,遇水后迅速反应发泡,造成高弹力、隔水层砂土,具备漏水、加固、防水的作用。
特点:发泡率可调(低倍数强大倍数),适应不同间隙的总总宽。
耐水、耐化学腐蚀,与混凝土、金属等粘结力强。
它能够处理复杂的工况(如潮湿、流水环境)。
二、使用步骤
1. 施工前准备
基层处理:消除间隙表面的灰尘、油迹、松散物,保证间隙顺畅。
用工具(如钢刷、高压空气)扩宽或运输间隙,便于灌浆。
对漏水点进行标记,必要时设定导流槽(如蜂巢状缺陷)。
材料和设备:
成分聚氨酯:A/B成份需按比例混合(一般A/B成份):B=1:1或按说明书)。
单组分聚氨酯:直接用,遇水自动发泡。
注浆设备:髙压注浆机(压力范畴0.5~10MPa)、止水针、软管等。
防护用品:手套、护目镜、防毒面罩(防止接触皮肤和吸进挥发性气体)。
2. 注浆施工
灌浆嘴的开洞和铺装:
在间隙相接处、缺点(如阳角线、管根)开洞,深层约为构造厚度1/2~2/3。
拼装止水针(带闸阀),用快干水泥或专用密封胶固定,防止跑浆。
配置材料(组份):
将A/B成份按比例混合,拌匀(电动搅拌器),倒进注浆机料仓中。
注:混和材料应在短期内应用(一般约10分钟),防止凝固阻塞设备。
灌浆操作:将注浆机软管连接至止水针头,由低到高依次灌浆。
灌浆压力:原压力0.5~1MPa,慢慢充压至2~4MPa(具体根据结构特征和裂缝宽度作出调整)。
观查反馈:当邻近灌浆嘴出浆或间隙溢胶时,维持压力5~10秒后停止,关掉灌浆嘴,挪到下一个。
单组分聚氨酯:
马上把材料装进注浆机,引进间隙后遇水自动发泡,不用混和。
3. 密封孔和表层处理
灌浆后,用快干水泥或环氧胶阻塞灌浆嘴,避免二次渗水。
清除表层溢出的泡沫,残余物可用工具打磨,保持外观整洁。
三、关键疑难问题
1. 操作:
聚氨酯注浆材料带有丙烯酸酯,必须尽量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施工时必须穿防护服和通风口罩。
禁止靠近火灾,防止易燃气体爆炸。
2. 材料操纵:
成分材料必须精确秤重,混合比误差≤5%,以免影响发泡率和强度。
单组分材料应密封保存,防止提早体现反潮。
3. 压力控制:
灌浆压力过高可能造成二次构造损害(如混凝土开裂),太低则不密实。
针对欠缺构造(如旧墙),应减少压力,分次灌浆。
4. 自然条件:
施工温度应是5~35℃,低温会延长反应速率,受热时容易加快材料凝固。
防止在雨天或潮湿环境下施工(单组分之外),以免引起材料特性。
四、主要用途
1. 建筑防水补漏:
混泥土结构裂缝(如地下室、房顶、水池、地铁隧道)。
门窗框与墙体间的漏水修补。
2. 地基加固:
土壤空隙灌浆,提升承载力。
3. 工业维修:
管插口渗漏,储罐防腐衬层修补。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难点1:灌浆后仍有渗水
缘故:间隙未添充,有隐敝通道或材料发泡率不够。
解决:再度填补灌浆,调整发泡率,提升灌浆嘴密度。
难点2:材料固化后,表层变松
缘故:混合比例错误,湿度不够(成分)或发泡倍率太高。
解决:严苛按比例配置,确保环境湿度,控制发泡率。
六、存储与运送
储放:成分材料应分开存放,防止退潮,保质期一般为6~12个月。
单组分材料应密封存放阴凉干燥处。
运送:按危化品规定运送,防止错乱、热暴晒。
聚氨酯注浆材料按规范施工,精益求精,能解决渗漏问题,具有高效的防水效果。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