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产品配方、原料、生产工艺等因素,孔道灌浆材料的比例(即密度)会有不同,但一般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一般比例类型
孔道压浆料的湿表面密度(比例)约为 2.0 2.4g/cm³ 中间。这一范围之内比例可以确保灌浆材料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加上特点,并且也具备一定的强度密实性,以满足孔道注浆工程的要求。
伤害比例的因素
原料:水泥是孔道灌浆材料的主要混合物。不同品种和强度等级的水泥密度有所不同,会影响灌浆材料的比例。比如,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密度一般在 3.0 3.15g/cm³ ,矿渣硅酸盐水泥密度可能稍低。掺合料(如煤灰、矿渣粉等)和外加剂的类型和剂量也对比例造成影响。煤灰密度通常在 2.2 2.9g/cm³ ,矿渣粉密度约为 2.8 2.9g/cm³ ,它在压浆料里的比例转变会改变总体比例。
配合比:水胶比(水与掺合料的质量比)是衡量比例的关键因素之一。水胶比越大,浆体里的含水量越大,比例越小;水胶比越小,固态含量越高,比例也会增加。石料(若有加上)的种类、粒度和用量也会影响比例。比如,应用密度较高的石英沙做为石料会提高浆体的比例。
外加剂:部分外加剂会影响到注浆密度。比如,添加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用水量,提升比例;引气剂会到注浆中引入气泡,从而减少比例。
实际应用中的核心
在实际工程运用中,孔道压浆料的比例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保证其特点符合要求。假如比例太小,可能造成灌浆材料压实度不够,无法有效添充孔道,危及预应力筋的防腐锚固效果;假如比例太大,可能会降低灌浆材料的流动性,无法成功灌进孔道,特别是一些外型繁杂或间距较长的孔道。因而,施工前应依据标准规范和设计要点,对孔道压浆料的比例开展检查和操纵。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