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鼓修复专用胶使用方法如下:
施工准备材料查验:查验空鼓修复专用胶的型号和规格正确与否,查验产品是否在保质期内长霉、结团等异常情况。
准备工具:备好搅拌器、注射针、切纸刀、胶皮手套、护目镜等施工工具。
基层处理:用研磨机或砂纸清除空鼓部位表面的浮浆、油迹、尘土等杂质,使底层表面光洁、干躁、靠谱。松脱、脱落位置,彻底去除,外露扎实的底层。
黏剂配备准备:依据产品手册规定,精准秤重空鼓修复专用胶A、B二种成份。一般A.、B组分的占比不会改变,例如1:1或其它独特占比,应严格按要求配置,保证黏合特点达到最好。
拌和:秤重好的A、B二种成份倒进洁净的拌和容器里,用搅拌器低速拌和3 5分钟,直至粘合剂拌匀,颜色一致,无明显分层或堆积。拌和速度不宜太快,以免产生太多汽泡。
修复施工打孔:运用电钻在空鼓部位边沿或中心位置打孔,打孔直径一般为3 5mm,深层依据底层薄厚空鼓情况确定,一般为底层厚度1/2至2/3。孔间距为15mm。 30cm为宜,梅花形遍及。开洞时要注意绕开底层内部的钢筋等结构。
清孔:用压缩空气或专用清孔工具清理孔里的尘土、碎渣等杂质,确保孔里清理,防止粘接效果。
铺装注入口:将注入口插进打孔中,用胶泥或其它密封材料密封固定注入口周边,保证注入时粘合剂不会从支管外溢。密封材料应涂抹均匀,厚度适中,以保证密封效果。
注入粘合剂:将准备好的空鼓修复专用胶放进注射针中,将注射针与注入口缝隙连接。再慢慢推动注射针活塞,使粘合剂进到空鼓部位。注入时,应已经从空鼓边沿向关键推动,使粘合剂充裕添充空鼓空间。当周边的注入孔有粘合剂外溢时,表明该部分已基本添充,能够停止注入,并立即用瓶盖塞住注入孔。
检查和注解:注射后,用锤子轻拍空鼓地区,查验粘合剂的添加状况。若发现仍有未填充的部位,需及时添充,直到空鼓部位完全覆盖粘合剂。
施工后处理清理软件:施工完成后,应立即用甲苯或其它专用清洗剂清洗拌和容器、注射针、拌和器等设备,避免粘合剂固化后粘到工具上,危及下次使用。清洗后的工具应保管好,以避免损坏或丢失。
保养:修复后的空鼓部位务必保养,保养时间依据粘合剂的凝固特征和操作温度明确。一般常温下(20 25℃),保养时间为244℃ 48钟头。在维护过程中,应避免修复部分的碰撞、震动或压力,以保证粘合剂可以自然干燥和干固,以达到最佳的粘合强度。
表面解决:粘合剂彻底固化后,消除注入口和密封材料,用砂纸或砂轮打磨修复区域的表面,使其与周边底层表面整齐。再根据相应的点缀或保护解决方法,如漆料、贴地砖等。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