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定义和构成
沥青路面灌浆复合路面是一种复合路面结构,它是通过在基体沥青路面上灌浆而形成的。介绍各组成部分:
基体沥青路面:间隙率为 20% 30%的大空隙沥青路面,如高性能刚性与灌入式沥青路面技术中的大空隙基体沥青混合料, 25% 半柔性灌浆复合路面基体沥青混合料的间隙率为30% 22% 灌浆复合沥青路面基体沥青路面间隙率为28% 20% 28%。
灌浆体:由水泥、砂、填料、水和添加剂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浆体。添加剂主要用于提高灌浆体的性能,包括减水剂、早强剂等。
材料要求
原材料要求
沥青:二级公路及城市主干道宜采用 SBS 道路石油沥青可用于改性沥青、橡胶沥青和高粘度改性沥青。不同类型的沥青应符合相应的标准,例如道路石油沥青应符合。 JTGF40 2004 中表 4.2.1 1 的规定,SBS 应该满足改性沥青 JTGF40 2004 中表 4.6.2 的规定等。
材料及填料:选用的粗、细、填料应符合要求。 JTGF40 2004 中表 4.8.2、表 4.8.3、表 4.8.5、表 4.8.7、表 4.9.2、表 4.9.4 以及表 4.10.1 的规定。
水泥:水泥的成分应该满足 GB175 2007 中表 1 必须满足凝结时间的要求 GB175 2007 中 7.3.1 并采用要求 JTGE30 2005 中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应符合相应的强度要求,例如, 3d 抗压强度≥17.0MPa,3d 抗折强度≥3.5MPa 等。
砂质:灌浆体中使用的砂质应为特细砂,最大粒径为含泥量2.36mm(冲洗法)≤3%(GB/T14684 2011)。
添加剂:水泥基添加剂可用于灌浆,其中减水剂、早强剂应满足要求。 GB50119 2013 中间有关要求。
混合料要求
高性能刚柔结合灌入式沥青路面技术:大缝隙沥青混合料的原料主要是 SBS 改性沥青(必要时添加改性沥青 0.3 高粘度沥青添加剂0.5% 木质纤维0.2%)、玄武岩粗集料、细集料、矿粉。基体大缝隙沥青混合料 SFP 13 举例来说,设计的间隙率是 25% 沥青用量为30% 3.5% 4.5%。
灌浆复合沥青路面:基体沥青混合料可选用 GRAC 13、GRAC 16、GRAC 20 三级分配,压实后的最大厚度分别为 6cm、8cm、10cm,且级配应符合相应的级配范围要求。
要求水泥基灌浆材料
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施工性能,便于填充高连通间隙沥青混合料的间隙。
均匀性好,无分层和离析现象,保证灌浆质量。
早期强度高,3h,可以达到抗压强度 10MPa ,缩短工期。
具有较小的干缩和温缩性能,保证其体积稳定性和抗裂性能。
与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使两者具有良好的材料匹配性和过渡协调性。
材料性能优势
抗车辙性能:动稳定性高,如高性能刚柔结合灌入式沥青路面技术动稳定性高。 3 万次/mm ,是普通的沥青路面 10 双重灌浆复合抗车辙沥青混凝土的动态稳定性超过 2 万,可以有效预防车辙病害。
耐磨、耐腐蚀、耐水损伤性能:大缝隙沥青灌浆后几乎完全致密,特殊的水泥基灌浆材料可以抵抗柴油、汽油等各种油污染,具有优异的耐水损伤和耐腐蚀性。
刚性和柔性:结合水泥混凝土的刚性和沥青混凝土的柔性,路面无接缝,承载能力高。例如,这一特点体现在高性能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灌浆沥青路面技术和灌浆复合抗车辙沥青混凝土中。
抗滑性能:表面粗糙,结构深度深,抗滑性好,如高性能刚柔结合灌入式沥青路面技术表面结构深度深, 1mm。
驾驶舒适性:主要表现为沥青路面特性,无接缝,路面平整度好,驾驶舒适性高。
交通快速开放:专用灌浆材料强度快速增长,如高性能刚性和柔性灌浆沥青路面技术专用灌浆材料。 2h 强度可达 15MPa,可实现路面灌浆结束后约15MPa 2 3 开放交通小时。
适用范围
沥青路面灌浆复合路面材料应用广泛,不仅可用于新建路面,也可用于旧路面的升级改造。可用于交叉路口、公交站台、公交站专用道、工厂道路、爬坡路段等传统技术应用有限的特殊路段,彻底治疗车辙、包包等病害。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