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158-3832-6188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 主页 > 建筑材料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c50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

发布日期:2025-04-07 15:35浏览次数:
c50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

C50高延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强度、延性、工作性能等方面的规定。C50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详细答案:

1. 设计理念和原则

强度符合要求:保证混凝土28天抗拉强度达到50MPa,满足结构承载能力和需求。在设计配合比时,应考虑水泥强度等级、石材类型和等级匹配、水胶比等因素对强度的影响。一般可以参考相关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根据经验公式或测试数据进行初步测量,并通过测试验证进行调整。

高延展性保证:混凝土根据选择合适的纤维类型、掺量和合理的胶结材料与骨料的配对,具有较高的延展性和良好的裂缝控制能力。纤维在混凝土中的三维乱向分布可以有效防止裂缝的扩张,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变形能力。

良好的工作性能:要符合施工标准,具有良好的附着力、流动性和附着力,便于混合、运输、浇筑和振动,保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以均匀密实地添加模板,避免分层和离析。

2. 原料挑选

混合物:优先选择性能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用量应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工作性能来确定。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可以适当掺入煤灰、矿渣粉等矿物掺合物,但掺量应通过实验确定。一般煤灰掺量可在10%-20%之间,矿渣粉掺量可在15%-30%之间。

石料:粗骨料应选用硬度高、级配好的碎石,粒度一般为5-10mm或5-16mm,较大粒度不得超过20mm,含泥量应控制在1%以内。细骨料可选用中砂,粒度在2.6-2.9之间,含泥量不得超过3%。

纤维:常用纤维包括聚乙烯醇纤维、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等。聚乙烯醇纤维体积掺量一般在0.5%-2%之间,长度为6-12毫米。;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约为0.1%-0.3%,长3-12毫米。;钢质纤维体积掺量可达1%-3%,长度为20-40mm,直径约0.3-0.8mm。根据工程相关要求和试验效果,确定纤维的选择掺量。

添加剂:选择添加剂可以降低水凝土的比例,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掺量一般为凝胶材料用量的1%-2%。同时,混凝土凝结时间、早期强度和耐久性可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缓凝剂、早强剂、引气剂等添加剂。

3. 配合比例设计实例

基本计算:假设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P·O 水泥用量为450kg/m3,煤灰用量为50kg/m3,水胶比为0.30,需水量可根据坍落度标准进行调整,基本取为170kg/m3。

石料用量:粗骨料用量约为1050kg/m3,细骨料用量约为550kg/m3。

纤维掺量:采用聚乙烯醇纤维,体积掺量为1.2%,即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聚乙烯醇纤维的用量为4.5%。kg。

添加剂用量:添加剂用量为胶凝材料用量的1.5%,即5.25kg。

4. 试配与调整

试拌:根据基本计算的配合比进行试拌,观察混凝土的粘结性、流动性和粘结性。如果混凝土太粘,需水量或添加剂量可以适当增加;如果混凝土出现离析和泌水,可以调整骨料级配,增加砂率。

强度测试:将混凝土制成标准样品,进行抗压强度测试,测试其3天、7天和28天的抗压强度,看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果强度不足,可以降低水胶比或改变凝胶材料的用量;如果强度过高,可以适当增加需水量或石材用量。

延展性试验:根据弯曲试验或拉伸试验,测试混凝土的延展性和韧性,评估其裂缝控制和变形能力。根据试验结果,调整纤维的类型、掺量或其他配合比参数,直至达到满意的延展指标

工作性能调整:在满足强度和延展性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保证施工过程中操作简单,保证质量和均匀性。

C50高延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一个综合考虑强度、延性和施工特点的过程。根据精心挑选的原材料,按照科学的设计思路和原则进行比例设计,经过层层试配和调整,可以保证制备出既符合结构要求又容易施工的高性能混凝土。


总结:以上这篇文章就是
c50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
的讲解,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关于c50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这个产品,欢迎关注联系本公司
  • 联系方式
  • 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联系人:杨经理
  • 24小时服务热线:15838326188
  • 标签: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邮 箱:15838326188@139.com

    手 机:158-3832-6188

    热 线:158-3832-6188

    地 址:上海市-金山区-卫昌路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58-3832-6188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