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轨道胶泥是一种专门用于铁路轨道系统的高性能灌浆材料,使用时需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以确保轨道系统的稳固性和性。详细的使用方法和施工工艺:
一、基本介绍
高强度轨道胶泥是以特种水泥、高强度骨料和多种功能外加剂为主要成分,具有自流平、早强高强、无收缩等特点,专门用于轨道板与基础之间的填充,确保轨道几何尺寸的精确和长期稳定。
二、施工前准备
1. 材料准备
检查产品:确认产品规格型号、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工具准备:准备搅拌机、灌浆泵、量杯、搅拌桶、温度计等。
防护型用品:佩戴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2. 基面处理
清扫基础:清除基础表面的油垢、尘埃、松散物。
检查平整度:确保基础表面平整,无积水。
预湿处理:施工前1-2小时用清水湿润基础,施工前清除明水。
3. 模板安装
模板选择:使用钢模板或优质木模板。
密封处理:模板接缝处用密封胶密封,防止漏浆。
固定牢固:确保模板固定牢固,承受灌浆压力。
三、胶泥搅拌
1. 配合比确定
水料比:严格按照厂家推荐水料比,通常为15%-17%。
计量准确:使用量杯准确计量水和干粉料。
2. 搅拌工艺
投料顺序:先在搅拌桶中加入计量好的水。
加料方式:慢慢加入干粉料,边加边搅拌。
搅拌时间:使用高速搅拌机搅拌3-5分钟。
静置时间:搅拌完成后静置2-3分钟,使气团排出。
再次搅拌:再次搅拌1分钟即可使用。
四、灌浆施工
1. 灌浆方式选择
重力灌浆:适用于高度差较小的场合。
压力灌浆:适用于复杂形状或远距离输送。
2. 灌浆操作
灌浆顺序:从轨道板的一端开始,逐步向另一端推进。
灌浆速度:控制灌浆速度,确保充分排气。
连续施工:灌浆应连续进行,避免中断。
排气处理:确保空气完全排出,避免产生空腔。
3. 灌浆控制
灌浆高度:灌浆至轨道板底面以上5-10mm。
表面处理:灌浆完成后及时抹平表面。
溢浆处理:清扫溢出的胶泥,保持现场整洁。
五、养护管理
1. 早期养护
保护时间:灌浆后24小时内避免扰动。
温控调节:保持环境温度在5℃-35℃之间。
湿润养护:用湿布覆盖或喷水养护,保持表面湿润。
2. 后期养护
养护时间:持续养护至少3天。
加载时间:24小时后可承受轨道荷载。
温度监控:监控养护期间温度波动。
六、质量控制
1. 流动度检测
检测方法:使用流动度截锥模具检测。
标准要求:初始流动度≥300mm,30分钟保留值≥260mm。
2. 强度检测
试块制作:制作40mm×40mm×160mm试块。
检测时间:检测1小时、24小时、28天强度。
强度要求:1小时≥20MPa,24小时≥40MPa,28天≥60MPa。
3. 密实度检查
外观检查:检查表面是否有气孔、裂缝。
敲击检查:用小锤轻击检查是否有空腔。
仪器检测:必要时使用超声波检测密实度。
七、注意事项
1. 作业环境
温度要求:施工温度宜在5℃-35℃之间。
湿度控制:相对湿度≤85%。
天气条件:避免在雨天、大风天气施工。
2. 材料使用
使用时间:搅拌后的胶泥应在30分钟内使用完毕。
禁止加水:已开始凝固的胶泥禁止二次加水。
储存要求:未使用的产品应密封保存,避免受潮。
3. 防护
人员防护: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型用品。
通风要求:确保施工场所通风优异。
应急处理:如不慎接触皮肤,立即用清水冲洗。
八、常见问题处理
1. 流动度不足
原因分析:水料比过小或搅拌不匀称。
解决方法:适当增加用水量或延长搅拌时间。
2. 强度不足
原因分析:养护不当或材料配合比错误。
解决方法:加强养护或重新调整配合比。
3. 开裂问题
原因分析:养护不当或温度波动过大。
解决方法:加强养护,控制温度波动。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