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处理:凿毛或用界面剂解决;清除碎石、表浆、浮灰、油污、脱膜剂等;注浆前24 充分潮湿,注浆前1 h去除明水。
模板架体:根据图架体,接缝紧密封闭防漏浆;模板与设备基座周围的水准距离约为100。 mm;模板顶面高于底座上表面500左右 mm;跑浆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处理。
环境与温度控制:施工与维护温度宜宜≥ -10℃;根据产品介绍操作搅拌水和工作温度,防止结冰或过热影响成型和强度发展。
二是配制与混合
加水量(以产品技术文件为准):
通用加固型:水的比例约为13%–15%(一般操纵约14%)±1%);
豆石加固型:水的比例约为9%–11%。
搅拌方法:建议机械搅拌,先加水后投料;搅拌时间大约3–5 min(机械1–2 min;人工分次加水搅拌至均匀);每一次混合量为≤40 最好使用min内部。
禁止事项:现场禁止添加任何外加剂/外加剂;失去流动性浆体不得二次加水复合。
三注浆工艺及操纵
灌浆方法:常用的自重法;采用高位漏斗法或压力法,确保充盈和排气,范围大,结构复杂或距离远。
浇注顺序:二次灌浆应从一侧或相邻两侧多点连续灌注,直至另一侧均匀溢出;禁止同时从四侧灌浆。
操作后:全程连续进行,尽量缩短灌注时间;中间禁止鼓捣,必要时用推进器沿流向底部引流,避免离析和夹气。
厚度控制:常规一次注浆层厚度宜30–120 mm;一次厚度>150 在mm时,应选择豆石加固型或分批注浆。
大体积/远距离:当注浆间距≥1.5 m时必须设置高漏斗;较长的结构可以采用分段/跳仓的方法,每段距离≤5 m。
四是维修和拆板及限制规定
及时维护:注浆后30 min内覆盖塑料薄膜/湿草/岩棉被并保持湿润;常规环境保养≥七天;冬天按GB 采用50204保温防冻措施。
成型处理:设备基础灌浆后3–6 h沿边沿切45°斜角防止自由端缝隙;不能切边时可以在3–6 h内抹光收面。
运行限制:二次灌浆后24–36 h内防止设备运转或振动传递到新的灌浆层。
拆板及检测:拆板及后续载入按产品介绍及规范实施;必要时留下样品进行抗压和耐久性检测。
五是常见问题和快速清查。
不流动/流动衰减快:检查水料比和搅拌时间;检查粉料回潮/到期;禁止二次加水。
离析/泌水/蜂窝:禁止鼓捣和过振;操作加水量和搅拌均匀性;如有必要,用推进器引流,分层/分段灌注,充分排气。
异常温度:选择冬季对策(保温覆盖、暖棚法等);高温大风日晒应遮光,抗风,缩短运输和灌注时间。
强度异常:检查维护是否到位(保湿/保温,24–36 h禁扰动);检查水料比与材料批号一致性,按规范复查。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