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和工具
材料构成:一般为三成分系统 A:B:C(A=环氧树脂、B=凝固剂、C=干砂/填充物),还有成分或水/油的秘方,一定要以TDS/SDS为准。
工具:秤、低速搅拌器(螺带式较好)、刮刀/抹刀,滚桶/刷子,美纹纸,护目镜/手套。
基材:钢材需要喷砂至金属颜色并去油;混凝土需要坚固,无表浆和松脱。
1. 基面解决
钢材:喷砂至金属颜色,去除油垢和锈蚀;如有必要,涂上相容环氧底漆,提高浸湿和粘接。
混凝土:凿毛或研磨到坚固的新面,去除表面浆料、灰尘和油渍;大规模损坏可以先打槽(建议先用切割机切边,再凿到要求深层)。
2. 配合比和混合比
配合比严格按TDS执行(通常是A):B=1:4(质量比),C为粉料按配合比添加);先样品试拌,再量产。
工艺:A、B先低速搅拌1左右从min到均匀;在低速下慢慢加入C,继续搅拌3左右 min,直到石头全部浸润,颜色一致,无干团。
3. 涂刷与整平
选择刷涂/抹涂;立面和顶面应多次层析,单次不宜过厚,必要时分层施工,间距一定。
4. 保养与开放
在常温下静置至不粘手/不塌边后再进行下一次或放行;完全硬化通常需要5左右–7天(随着产品和环境的变化)。
5. 环境窗口
建议5建议施工和维护温度~35℃;底层含水量宜8%?;环境湿度30~80%为宜,防止雨水、大风和暴晒。
第三,关键参数和参考量
配合比例例:A:B=1:4(质量比);C(粉末)根据商品TDS添加。
体积密度参考:大约20000 kg/m³(用于估算用量)。
可用时间:配后宜在1。–2小时内用完;小面积修复一次搅拌量不宜过大(适用期内方便使用)。
厚度与分层:整个表层≥3 mm;立面/钢结构应分两次进行,固层间距≥24 h;最后一次收面要刮平一次,防止反复揉压。
大规模和高度差异:可以根据产品介绍选择分层分格法来控制收缩和开裂的风险。
用量估计(例子):如果修复体积V=0.1 m³,理论用量≈0.1×2000=200 kg(根据损耗系数和产品评估密度进行调整)。
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四、
配合比与混合:禁止随意加水/加溶剂或改变配合比;混合要均匀无干团,防止卷入气体。
基层表面标准:混凝土基层含水量为8%,更有利于粘接;钢材需要完全去油除锈。
固定层解决方法:前一道干固/实干后再做下一道,防止不凝结即复涂造成出泡/起层。
施工方法:优先刷立面/顶面。短齿抹刀,操作单次厚度;大规模应分隔跳仓施工。
与储存:施工保持通风,按SDS佩戴手套、护目镜、口罩;材料密封存放在阴凉通风处,远离火源和热原。
重要提示:不同/规格型号在配合比、适用期、施工性能上有明显差异。首先,必须根据产品技术文件和制造商的技术确定进行样品验证。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