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柱柱脚高强无收缩注浆选型施工要点
一 适用情境与材料特性
适用钢结构柱脚板与基本顶端间的二次灌浆、地脚螺钉锚固、钢柱周边间隙添充等。要求自流密实,无收缩,早强高强,耐久性好。GB//GB是常见规范。T 50448-2015 水泥基灌浆材料运用标准规范。典型产品有微膨胀(保证和基础/底板紧密接触)、不泌水不沉降,对钢筋/钢板无生锈,部分型号具备抗油渗水准。一般可用层厚为5–30 mm层析灌浆(柱脚底板下灌浆多属于该类)。
下表为工程常见灌浆材料(含钢柱脚型号)的常见参数段,以商品TDS和合同要求为准。
指标 典型要求/区间 说明
抗压强度 1 d ≥30–50 MPa;3 d ≥40–55 MPa;28 d ≥60–80 MPa 早强有益于快速安装/应力
竖向膨胀率 ≥0.02%(1 d) 微膨胀,补偿收缩
流动度 初始≥260–340 mm;30 min ≥230–310 mm 自流,免振捣
推荐水料比 13.5%–16.5%(约0.12–0.17) 严格按TDS操作
施工温度 ≥ 5℃;低温型可达≥−5℃ 低温挑选低温/负温型
较大石粒度 ≤4.75 mm(细骨料型) 适配层析/窄缝
每方密度 约2.28–2.40 t/m³ 用以用量估计
包装与保质 25/50 kg/袋;6–12个月 干躁、通风、贮存
依据几类钢柱/机器的基本,选用无收缩灌浆材料和工程实践,包含流通性≥340 mm、1 d强度≥30–50 MPa、竖向膨胀率≥0.02%、水料比约0.12–0.17、28 d强度≥60–80 MPA等关键点;密度与包装/保质为行业行车值。
三 施工技术要点
底层与模板基本表面凿毛、清理、无油迹/储水;灌浆前;≥24 h湿冷,浇灌前清除明水。模板和基础、模板中间密封严实;模板顶标高高过柱底边缘约500。 mm,与柱脚底座周边的水平距离约500 mm,确保不跑浆,便于成型。
配置与浇制严格按TDS加水,普遍配置水料比0.135–0.165(13.5%–16.5%);机械搅拌3–5 min至对称,30 min内部使用,严禁二次加水或添加外加剂。浇制需从一侧/两边多点深入推进,直到对侧外溢排气,四侧不可同时浇灌或震动。柱脚常见的细骨料型(≤4.75 mm)达到层析的需求。
成型与收面注浆开始后连续进行不中断;完成后3;–6 h可沿边缘45°切角或表面抹光,减少自由端开裂风险。
保养常温下30 min内遮盖保湿,维持表面潮湿,保养≥7 d;当与规范或产品要求不一致时,严格遵守。低温/高温按相应规定采用保温/减柔和控时策略。
四 检验与验收
取样与试件可根据工程管理要求设置标准样品和同一标准样品;工程实践中的一般做法是:每500个 T是一批,每次3个40×40×160 mm棱柱体分别用于标养和同规范强度检验(以项目/合同为准)。
验收过程与结果
材料合格证/核查材料/TDS、现场验收和试验记录;查验磨具密闭性、基层处理、水比、流通性、连续浇筑、表面接受、切角、维护等关键工序;必要时,查验泄露/通风的密实性。强度和外观合格后,可进行后续工序。
五 估计用量和购买提示
用量估计(按容量估计×密度)
公式:用量(t)= 灌浆层容量(m³)× 密度(t/m³);普遍密度为2.28–2.40 t/m³。案例:柱脚底板下静空容量0.500 m³,估计用量约为1.14–1.20 t。层析(如5–30 mm)宜选用细骨料型,以确保流动性和冲盈度。
购买与包装广泛包装25/50 kg/袋,干燥通风储放,保质期一般为6–12个月;在低温/负温环境下,首先选择标出低温/负温的商品,并对GB/负温进行检查T 5048-2015合规及产品适用层厚类型。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