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规范节点:应在浇筑完毕后尽量在12小时以内开始湿养护(适用于多数水泥基灌浆场景)。
按早期收缩控制:对掺减水剂/减水剂的商品灌浆料,宜在初凝后≤8小时即开始养护,以抑制初凝后数小时内出现的快速收缩与早期裂缝。
按产品/现场状态:若产品说明或现场条件要求更早介入(如为减少早期失水风险),应从其更严格的时点执行;若表面已出现失水发白/泌水干缩迹象,需先对缺陷部位进行补浆/抹面后再转入常规保湿养护。
不同温区与工况的启动与执行要点
工况 建议启动时点 关键措施
常温(约5–30℃) 浇筑后尽量在≤12 h启动;掺减水剂体系优先在初凝后≤8 h 立即覆盖塑料薄膜/湿布,必要时喷洒养护剂,保持表面持续湿润,养护期≥7 d,前3 d尤其要防止失水
高温(>30℃) 尽快启动,通常在初凝后数小时内 避免阳光直射与热辐射;入模温度宜≤30℃,与基础接触面温度宜≤35℃;及时保湿与适度降温
低温/冬期(≤5℃) 浇筑后即刻覆盖保湿并保温,启动时间以不早于终凝且不迟于12 h为原则 覆盖塑料薄膜+保温材料(草帘/岩棉被等);不得浇水;起始养护温度≥5℃;必要时按JGJ104采取人工加热养护
现场快速判定方法
观察法:表面开始出现发白、干缩裂缝、手感干燥,即表明已失水,应立即覆盖并保湿。
触摸法:手触不粘、吸收水分快,说明表层已开始失水硬化,需马上开始养护。
时间法:未出现失水迹象时,按“≤12 h(常规)/ 初凝后≤8 h(掺减水剂)”两节点孰早执行;已出现失水迹象时,先修补后养护,不得等待固定时点。
常用养护做法与要点
覆盖保湿:立即覆盖塑料薄膜或湿麻袋/草帘,薄膜下保持凝结水,防止表面风干。
养护剂:不具备持续洒水条件时,可喷洒水泥基养护剂形成封闭保水膜。
湿养护周期:常规要求≥7 d,工程实践表明前3 d是防止失水的关键期。
冬期禁忌:低温条件下不得浇水,以覆盖保温为主,并确保养护起始温度≥5℃。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