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与作用抗油混凝土添加剂是一种混凝土减水剂。通过调整混泥土孔结构和孔分布,在孔边造成疏油/低表面能量化学膜或形成致密结晶,能够显著减少混泥土中油的渗透和粘合力,进而提高构造的耐油透水性、防污染性与耐用性。其效果不仅体现在新拌和阶段的密实成形上,也体现在硬化后的持续使用性能上。
一般种类和作用机理
无机类(如硅酸盐、磷酸盐、明矾盐等):参加混泥土反应生成致密结晶/疑胶,提升孔隙,减少连通性,从“物理致密”逐渐 “表面改性”双重方式提高了抗油渗性。
有机聚合物/树脂(如聚合物乳液、树脂外加剂):与水泥水化产物相互作用,减少气孔率,提升孔隙,在孔隙边沿引进低表面动能成份,提高对油的抵御和隔离。
混泥土抗油剂/密封胶(易患超微粉) 矿粉 密封胶预拌粉):依据加上和表面封闭,提高总体密实度和抗渗等级,能抑制植物油、动物油和矿物油的渗透。
功能性掺合剂/化学改性剂(如氢氧化铁、三氯化铁、三乙醇胺等):加速凝固反映,提升孔结构,提高密度和强度,间接提高抗油渗性能(部分产品还能抑制弱酸/偏碱渗入)。
适用情境与性能表现
典型场景:石油/机械加工车间地板、油库和储罐区、停车场和车库、食品工区路面、深海工业与化学环境,及其混凝土结构,务必抵挡矿物油、植物油、动物油和各种溶剂的污染。
性能:混合后能明显提高混凝土抗渗性、抗污性与耐用性;在部分产品和配合比条件下,抗渗等级可达到S8–S12(以检测报告为准);对弱酸/偏碱污染也有一定的抑止水准。
挑选与应用要点
选型建议:对于以“抗渗为主”的工业地板/建筑物,优选无机或抗油渗外加剂,配合低水胶比、级配优化和充足密实成形。
当要曝露耐用性/易清洗时,可考虑与硅/氟表面活力或涂层型疏油材料复合使用(留意与后表面/涂层相容性)。
掺量与配合比(以厂家TDS为准):
一般掺量为水泥质量的3%–5%;也有5%的产品–15%的设计用于更高抗油渗性或特定的工况。
典型配合比操作案例:水泥用量≥380 kg/m³、砂率30%–33%、用水量约140±10 kg/m³;拌和时,先与掺合料混和,再和石料与水混合。
施工与维护:
底层应牢固、清理、无明水;依据产品简介控制塌落度/振捣和湿度维护,避免前期少水和开裂。
在大规模或轻载前提下,应设网格接缝,密封边沿/节点,总体造成“自抗油构造” 构造防渗系统。
验收与评估:
可根据设计开展油浸实验、闭水/淋水试验或参照抗渗等级(如S8)–S12)认证;建议对重要工程进行样板段和耐用性加速试验。
与表面疏油镀层不同
添加物属于“自身改性”,在硬化环节中提高混凝土内部密实度和表面,效果持久,底层完好性好;
表面疏油涂料(如硅烷/硅氧烷、氟涂料)属于“表面改性”,具备效率快、更新性强的优势,但对毁坏、刮伤和基面开裂敏感,可能影响后期粘合/喷漆。在工程中,“自身的抗油渗入(添加物/防油剂)经常被用以 表面疏油维护(有机硅/氟系统)由耐用易清洗构成。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