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施工准备及参数控制
材料设备:采用与板才、环境一致的改性环氧植筋胶(A/B成分)配套电锤、吹尘球/空压机、刷子、胶枪、搅拌器、甲苯/酒精等。;入场时必须核查证书和型式检验报告。钢筋锚固端应除锈、去油,外露金属纹理。
板才规范:混泥土基面应牢固、清理、无明水;有些蜂窝麻面需要修复和抛光。雨天、大风、烈日下严禁工作。
定位放线:根据图纸弹出主体结构里的二次结构墙柱线、门窗张口线,并标明压筋、梁筋等植筋位置,尽量减少原来竖向钢筋。
打孔参数(通用做法):
孔径D≈钢筋规格d 4~8 mm(小直径取低值,≥16 mm取高值);
锚固深层L:基本采用15d(螺纹钢),光圆钢筋需加5d;当板才为C20及以上且为HRB335/HRB400/RRB400螺纹钢时,15d一般可满足锚固规定;
深层以“有效深层自牢借助混泥土表面”为准,严禁在防护层或装饰层内打孔。
气候条件:施工及凝固需在155~30℃、空气湿度≤在85%的环境下进行,防止雨淋和狂风直吹。
二 关键工序及操作细节
流程汇总:定位放线 → 打孔 → 清孔 → 钢筋处理 → 配胶 → 补胶 → 植筋 → 凝固保养 → 检验。
打孔与清孔:
打孔与板才表面基本竖直,遇原钢筋应避免调节;
清孔“三步法”:先用压缩空气吹出尘土,再换刷子反复刷孔,再换缩小气吹整洁;必要时,用甲苯/酒精擦拭孔边;
清孔后该干燥整洁,支管应临时封闭,严禁湿/潮湿植筋。
配胶与补胶:
严格执行产品简介配置(一般为A):B=2:1(质量比),机械搅拌至颜色均匀无结块;
采用注射针从孔底补胶,边注边退。控制补胶量是孔体积≥80%,保证钢筋插入后周边有胶外溢;
常温下胶的适用期约为30~60 min(以25℃、200 以g为例),超时应弃用,现配在用。
植筋与凝固:
钢筋锚固段表面应整洁干躁,插入时应迟缓转动,避免半途反向拔出;
常温凝固:≥24 h内严禁震荡,≥3 D用于应力;低温(如5℃)时初凝显著增加,适合≥4 d再受力;
保养期内避免水浸、雨淋、碰撞和太早加载。
三 质量检验与验收
过程检验:钢筋规格、打孔直径/深层、清孔品质、补胶饱满度、钢筋除锈等;
规模性施工前应开展试品与现场拉拔试验,合格后方可开展。
现场拉拨:一般在3~4 d后进行非毁坏拉拨,加载设计要求的锚固力或标准操作值;
普遍控制值可用0.9Asfyk(AS为钢筋截面,fyk为钢筋强度指标),具体以设计/规范为准;
抽检数量可根据工程重要性确立,工程一般为1%~10%(如重要部位或前期加载高值)。
四 常见问题及处理
孔里有粉尘/明水:补胶前必须重新清孔干躁,不然容易造成锚固力不够。
补胶不足或溢胶不够:补胶量需达孔体积≥80%,钢筋插入后周边应有胶外溢,不然容易造成内壁/虚粘。
未凝固即震荡:凝固期内严禁碰撞、敲打、加载;低温工况需要增加等待时间。
钢筋除锈不到位:锚段务必除锈至金属光泽,不然握力会显著降低。
原结构钢筋应避免:可调孔位,但仍应符合设计与应力规定,严禁私自改变关键构造。
五 与要点当场严禁明火,远离火源和热原;电器设备接地和泄露维护齐备;作业人员佩戴护目镜、手套、口罩等安全防护。
施工产生的废胶、溶剂棉纱应密封搜集,按MSDS与当地规定解决;维持良好的通风,避免吸进挥发物。
高处作业(≥2 m)脚手/平台与系带务必搭建;维护临边和洞边。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