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158-3832-6188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 主页 > 建筑材料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高延性混凝土国家标准

发布日期:2025-10-11 21:19浏览次数:
高延性混凝土国家标准

高延性混凝土国家标准及核心要求

高延性混凝土是一种以水泥、骨料、外加剂和合成纤维为主要原料,通过优化配合比设计,具备高弯曲韧性、高抗裂性能、高耐损伤能力的特种混凝土,其生产与应用需多项国家现行标准,涵盖材料性能、试验方法、质量控制及工程验收等全流程管控。

一、基础材料性能标准

高延性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是其性能的核心保障,需符合以下国家现行标准:

合成纤维:应符合《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GB/T 21120)的规定,要求单丝纤维或粗纤维的断裂强度≥1200N/mm²(单丝)、≥800N/mm²(粗纤维),断裂伸长率2。0~8。0%,耐碱性能(极限拉力保持率)≥95%;

水泥: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道路硅酸盐水泥》(GB 13693)、《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T 748)等规定,确保水泥的强度等级与耐久性满足设计要求;

骨料:细骨料应符合《建设用砂》(GB/T 14684)的规定(细度模数3。0~2。3为宜),粗骨料应符合《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的规定,避免使用风化岩或含泥量超标的骨料;

外加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的规定,如减水剂、缓凝剂等需满足高延性混凝土的工作性与耐久性要求;

矿物掺和料:粉煤灰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粒化高炉矿渣粉应符合《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等级不低于S95级),用于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与耐久性;

拌合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避免使用含油脂、有机物超标的水,防止影响混凝土的凝结与强度发展。

二、力学与耐久性试验标准

高延性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需通过严格的试验验证,符合以下国家现行标准:

力学性能试验: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试验应符合《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的规定;抗折强度试验应符合《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 17671)的规定,确保混凝土的强度与变形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长期性与耐久性试验:长期性能与耐久性能试验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的规定;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的规定;耐久性检验评定应符合《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 193)的规定,包括抗渗、抗冻、抗碳化、抗氯离子渗透等指标

强度评定:混凝土强度评定应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的规定,采用统计方法或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确保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弯拉强度:公路工程中高延性混凝土的弯拉强度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的规定,适应公路路面的荷载与环境要求。

三、质量控制与工程验收标准

高延性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工程验收需以下国家现行标准:

质量控制:混凝土制备时宜采用干混料预拌方式,原料计量应采用电子仪器,计量允许偏差需符合规定:纤维±1%、骨料±2%、水泥和矿物掺和料±2%、拌合用水±1%、外加剂±1%,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性;

工程验收:高延性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208)等规定,包括原材料进场验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成品质量检验等环节;公路工程中高延性混凝土的施工与验收还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的规定,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设计与使用要求。


总结:以上这篇文章就是
高延性混凝土国家标准
的讲解,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关于高延性混凝土国家标准这个产品,欢迎关注联系本公司
  • 联系方式
  • 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联系人:杨经理
  • 24小时服务热线:15838326188
  • 标签: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邮 箱:15838326188@139.com

    手 机:158-3832-6188

    热 线:158-3832-6188

    地 址:上海市-金山区-卫昌路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58-3832-6188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