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15陶粒混凝土的密度特性及影响因素
LC15陶粒混凝土是以陶粒为粗骨料、水泥为胶凝材料,配合适量细骨料(如陶砂、普通砂)、水及外加剂制成的轻质混凝土,其密度是核心性能之一,直接影响结构的自重、保温性及力学性能。
一、LC15陶粒混凝土的干表观密度范围
根据《轻集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 51-2002)及相关工程实践,LC15陶粒混凝土的干表观密度通常在1200-1800kg/m³之间,多数常规配方的干表观密度集中在1400-1700kg/m³。这一范围既满足了“轻质”的设计需求(比普通混凝土轻20%-35%),又能保证其具备足够的强度(抗压强度≥15MPa)以适应结构或非结构用途。
二、影响LC15陶粒混凝土密度的关键因素
LC15陶粒混凝土的密度并非固定值,会因以下因素波动:
1. 陶粒类型与密度等级:陶粒的密度是决定混凝土容重的核心因素。例如,页岩陶粒(密度等级700kg/m³)配制的LC15混凝土,干表观密度约为1500-1700kg/m³;而粉煤灰陶粒(密度等级稍高,约800kg/m³)或密度更大的黏土陶粒,容重会略有上升,但仍保持在1800kg/m³以下。
2. 配合比设计:水泥用量、砂率及水胶比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密度。例如,增加水泥用量(如从300kg/m³提高到350kg/m³)或砂率(如从28%提高到32%),会增加胶凝材料及细骨料的用量,导致容重上升(约100-200kg/m³);而降低水胶比(如从0.5降到0.45),会减少孔隙率,使容重小幅上升。
3. 骨料级配与掺量:陶粒的粒径及级配(如连续级配)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级配良好的陶粒能填充更多空隙,减少水泥浆用量,从而降低容重;反之,级配差的陶粒(如单一大粒径)会导致容重上升。
4. 含气量:若混凝土中引入适量气泡(如引气剂),虽会降低容重,但能改善匀质性及抗冻性。但含气量需控制在合理范围(通常≤5.5%),否则会导致抗压强度下降。
三、实际工程中的密度控制要点
在LC15陶粒混凝土的施工中,需通过以下措施确保密度在设计范围内:
原材料质量控制:陶粒需检测颗粒级配、1h吸水率(≤10%)、筒压强度(≥3MPa);水泥需检查出厂合格证及安定性、强度(≥32.5MPa);外加剂需验证减水率、缓凝效果。
配合比优化:采用“低水泥、高陶粒”的轻质设计,合理调整砂率及水胶比,避免过度增加胶凝材料用量。
施工工艺规范: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避免轻骨料上浮),分层浇筑(每层厚度≤300mm),避免过振导致陶粒上浮;养护期间(≥7天)保持表面湿润,防止快速失水导致裂缝。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