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树脂注射法是解决建筑裂缝的有效手段,适用0.1mm至3mm间的间隙。环氧树脂注射法处理间隙的施工阶段:
施工程序1. 缝隙诊断:
选用缝隙检查仪或放大镜等设施,准确测量裂缝的总总宽和深度,评定缝隙的类型和严重度。
总宽度小于0.3mm表面收缩缝不予处理;宽度为0.3mm至1.0mm稳定间隙可采取环氧树脂注射法解决;总总宽超出1.0mm或可持续性发展活动间隙应谨慎处理。
2. 缝隙预处理:
消除缝隙里的尘土、油污等污染物,可用钢刷清理,再换空压机吹扫。
总宽超出0.3mm的缝隙,沿缝隙剔出V型槽,槽深一般在15mm左右。
3. 铺装灌浆嘴:
缝隙上安装灌浆嘴,间距一般为15-20cm,呈梅花状。较大的缝隙或孔隙能够随之扩大,从而更好地引入灌浆。
4. 密封缝隙:
用快干水泥或弹力密封胶等材料密封缝隙,防止灌浆时液体外溢,但需要多出灌浆孔和排气孔。
5. 混和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的配置一般为重量比,即树脂:硬化剂=100:10-20。按比例将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拌匀,保证无气泡。
6. 灌浆:
使用专用灌浆泵或灌装机等设施,已经从裂缝的一端慢慢引入环氧树脂,使之充足渗入缝隙中。
注浆压力一般控制在0.2-0.4MPa,避免髙压对结构导致二次损伤。灌浆过程中应分段进行,慢慢铺平缝隙。
7. 凝固保养:
灌浆后,环氧树脂需要一定的时间开展凝固。凝固期间应防止构造震荡,一般需要24钟头。
8. 质量检验:
固化后,依据敲打实验、取芯试验等方式,对修复效果进行审核,保证加固品质符合设计要求。
疑难问题灌浆前应保证缝隙内部清除,无灰尘、油污等沉渣。
在灌浆环节中,要保持环氧树脂的均匀流动,防止汽泡或不匀灌浆对修复效果的危害。
依据缝隙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灌浆压力灌浆量。
环氧树脂施工时,应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避免与肌肤接触。
修复后的构造应做质量检验,如超声检测或拉拔试验,以保证缝隙得到有效的修补。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