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支座灌浆材料施工时,应注意温度控制、材料种类及施工工艺,相关要点:
材料种类
特殊灌浆材料:宜采用专用支座灌浆材料,强度不低于C50,流动性好,可充分补充间隙,泌水率小,保证密实性。
低温干固秘方:可选用适用于低温环境的灌浆材料,各种材料具有较高的低温干固特性。
施工要点
温控:
施工温度:施工前应检查工作温度。当昼夜平均温度持续3天小于5℃或最低温度小于-3℃时,应按冬季施工标准进行。施工时工作温度应保持在5℃以上。
材料温度:灌浆材料的入模温度应控制在10℃以上。在混合过程中,可以使用40℃-60℃的温水,不能使用80℃以上的热水。
加热保养:灌浆后,应立即采取加热保养措施,如用电热毯包裹模板和支座,用被子等保温件包裹电动床垫表面,确保浆芯温度在24小时内超过5℃。
施工技术:
表面处理:注浆前应将接触面湿润但无积水。
灌浆操作:从一侧灌浆到另一侧溢出,采用专用灌浆设备连续运行。灌浆材料可以通过引流软管将灌浆插入支撑垫石中,水平延伸到支撑垫石和支座的中心,然后将灌浆材料引入周围。
排气解决方法:注浆时要注意排气,防止内部出现空洞。
施工速度:冬季施工时,应加快施工速度,确保施工在灌浆材料逐步干燥前完成。
保养对策:
保湿保养:注浆后30分钟内,应立即采取保湿保养措施,如喷洒保护剂或覆盖塑料薄膜、覆盖岩棉被等。,以保持灌浆材料表面湿润。注浆层终凝后(一般2-4小时),立即撒水保湿,保养时间不少于7天。
保温保养:冬季施工时,应采取保温措施,如建造暖棚,内部设置加热设备,保持环境温度在5℃以上。
防止振荡:在强度达到要求之前,不能振荡支座。
质量检测
外观检验:在养护期间,定期维护注浆位置的外观,检查是否存在缝隙、跑浆等缺陷。
强度检验:待灌浆材料达到规定强度后(一般按设计要点和灌浆材料特性明确,一般为7天或28天),进行强度检验。
其他常见问题
材料储存:冬季储存灌浆材料时,应防止立即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最好储存干燥、温暖的室内材料,以免原料冻结或回潮。
密封防潮:支座附近应设置环形槽,并用特殊密封剂密封。密封剂应圆润、连续、无断点,与混凝土接触应密切无缝。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