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云铁中间漆作为重防腐体系的关键层,其施工作业工艺直接作用保护层的防腐特性和服役年限。规范、系统的施工作业工艺步骤及技术要点:
一、施工作业准备阶段
完美成品:材料核查与准备的关键步骤
1. 成品材料核查与准备
涂料验收:检测环氧云铁中间漆(双组分)的型号、批次、生产日期,核实在显著期限内;开桶后观察漆料是否一致,有无严重沉淀(轻微沉淀可搅拌恢复,结皮或硬块需废弃)。
配套成品材料:按说明书级配合比例准备专用硬化剂(不可混用其他类型)、环氧稀释剂(使用量通常≤5%,调节施工作业粘度),并准备干净的搅拌容器、称量工具(精度≥1%)。
工具选型:
大面积施工作业首选高压无气喷雾施工机(喷嘴0.4~0.6mm,压力15~25MPa),效率高且保护层一致;
小面积或复杂部位用短毛羊毛辊筒或猪鬃刷,预防应用化纤工具(易产生静电吸附异物);
预处置工具:磨料喷射设备(Sa2.5级除锈用)、角磨机(配钢丝轮/砂纸)、高压吹风机等。
2. 环境与基层条件控制
环境参数:施工作业气温5~35℃,基材表层气温≥露点气温+3℃(预防冷凝),相对湿润度≤85%(用露点仪实时监测);大风(≥5级)、雨雪天气禁止施工作业。
基层要求:
若为底漆表层:需无水(实干≥24h)、干净(无浮灰、油脂污染物、蜡质),可轻磨去除底漆表层亮泽(增强层间附着力);
若为金属基层(局部修复):除锈等级需达到Sa2.5级(磨料喷射)或St3级(手工/动力工具),表层粗糙度50~80μm(用粗糙度仪检测)。
二、基层预处置工艺
1. 表层清扫:
用高压吹风机去除浮尘,油脂污染物用溶剂(如二甲苯)擦拭,松动保护层或锈迹用铲刀/角磨机彻底去除。
对焊瘤、毛刺、尖锐棱角进行抛光处置(圆角半径≥2mm),预防保护层在此处因应力集中而开裂。
2. 无水核实:基层含水率≤8%(用含水率测定仪检测),表层无可见水珠或潮湿痕迹。
三、涂料配制与熟艺
1. 精准配合比:按制品说明书级配合比例(如漆料:硬化剂=10:1,重量比),用微电子秤分别称量,禁止体积比估算(误差易导致固化不良)。
2. 混合搅拌:
先将硬化剂缓慢倒入漆料中,手工搅拌1min后,用电动搅拌器(300~500r/min)高速搅拌3~5min,直至色泽一致(无条纹色差)。
搅拌时预防剧烈引入空气(减少气泡),容器边缘和底部需充分搅拌到位。
3. 粘度调节:若粘度偏高(如低温环境),加入少量专用稀释剂,搅拌一致后用涂-4杯测定粘度(喷雾施工推荐25~35s,毛刷施工35~45s)。
4. 静置熟化:混合后的涂料需静置10~20min(让气泡自然逸出),熟化后需在适用期内用完(25℃时通常4~6h,气温每升高10℃,适用期缩短约一半)。
四、涂覆施工作业工艺
1. 高压无气喷雾施工(首选工艺)
操作要点:
喷枪与基材保持30~50cm距离,以40~60cm/s速度匀速移动,喷雾施工角度垂直于表层(偏差≤15°)。
采用“纵横交叉法”分2~3遍施工作业:第一遍横向喷雾施工,表干后(25℃约1h)纵向喷雾施工第二遍,保证保护层一致涂覆,无漏喷、流挂。
湿膜深度控制:每遍湿膜80~120μm(干膜40~60μm),总干膜深度按规范标准(通常100~200μm),用湿膜测厚仪实时监测。
边角处置:对边角、螺栓孔、阴阳角等部位,先手工预涂1遍(毛刷施工或辊涂),再整体喷雾施工,保证这些“薄弱点”保护层深度达标(≥设计值)。
2. 手工涂覆(辅助工艺)
辊涂:用短毛辊筒蘸取涂料,在容器边缘轻刮去除多余漆料,沿同一方向一致辊涂,搭接宽度为辊筒直径的1/3,预防产生辊痕或气泡。
毛刷施工:采用“先横后竖、先难后易”原则,漆刷蘸料量为刷毛长度的1/2,用力一致使涂料充分渗入,预防漏刷或刷痕过深。
注意:手工涂覆需分3~4遍完成设计深度,每遍间隔需前一层表干(手指轻触不粘)。
五、固化与养护工艺
1. 无水过程控制:
表干:25℃时2~4h(可触摸无粘手);
实干:25℃时24h(指甲划刻无痕迹);
完全固化:7d(达到设计力学特性,可涂覆面漆)。
2. 养护措施:
固化期间预防淋雨、粉尘污染(可涂覆防尘布),禁止人员踩踏或堆放重物。
低温(5~10℃)环境需增加固化时间(实干约48h),可采用红外灯局部加热(气温≤50℃,预防局部过热)。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