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烷膏体喷雾施工技术是一种表面防腐处理技术,用于混凝土、钢材等基材,通过硅烷的渗透和化学作用产生保护层,从而增加基材的耐腐蚀性、破坏性、渗透性和耐久性。其工艺步骤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 准备成品材料
对硅烷膏体的型号、规格、生产日期和合格证进行检测,确保符合规范标准(如固含量、渗透深度等)。
准备配套工具:专用喷涂设备(如高压无气喷涂机、柱塞泵)、搅拌器,刮刀,刷子,防护用品(手套,面罩,防护眼镜)等。
2. 基材表面处理
清洁表面:可用高压清洗设备冲洗、机械抛光或人工清洗,彻底去除基材表面的浮灰、油污、锈迹、苔藓、松动保护层等杂质。
无水处理:混凝土基材表面含水量≤8%(可通过湿度仪测试),钢表层需要达到除锈等级要求(如Sa2.5级或St3级),湿度表层需要自然干燥或干燥。
修补缺陷:用专用修补成品材料(如环氧腻子)填补基材表面的裂纹、孔洞等缺陷,无水后抛光平整。
二是硅烷膏体制备(如双组分制品)
如果硅烷膏是双组分(基材+硬化剂),需要按照产品说明书的等级配合比准确称量,倒入容器中,用搅拌器低速搅拌3~5分钟,确保混合一致。
准备好的膏体应用于规定的活化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防止因固化失效而造成浪费。
第三,喷雾施工作业
1. 试喷调整
对非工作面进行试喷,调节喷雾施工设备的压力(一般为0.3~0.5MPa)、喷嘴尺寸和移动速度,确保膏体雾化一致,保护层深度一致。
2. 正式喷雾施工
喷涂施工顺序:从基材顶部开始,沿水平或垂直喷涂施工,“先内后外,先上后下”的原则,防止漏喷或重复堆积。
保护层深度:喷雾施工量按规范标准控制(通常每平方米使用量为200~500g),湿膜厚度测量仪可实时监测,确保渗透深度达标(混凝土表面通常需要≥3mm)。
多次喷雾施工:如果一次喷雾施工不符合要求,可以在第一次表干后(约1~2小时)进行第二次喷雾施工。两次喷雾施工的方向应交叉(如第一次横向和第二次纵向),以增加涂层一致性。
第四,固化养护
自然固化:喷雾作业结束后,防止基材表面被雨水、积水或机械碰撞,在空气流通无水的环境中自然固化。表面通常在24小时后干燥,7天内完全固化(相应时间随温度和湿度调节,低温环境需要增加维护时间)。
不得干预:固化期间不得用水冲洗或涂抹其它成品材料,以免破坏硅烷保护层的产生。
质量检验五、质量检验
1. 表面检测:保护层应一致连续,无漏喷、流挂、起皱等缺陷。
2. 渗透深度检测:钻取基材表面的芯样,观察硅烷渗透痕迹,深度必须符合规范标准。
3. 吸水测试:选择代表区域,检测处理后基材的吸水率,一般要比处理前降低80%以上。
第六,操作要点
施工作业环境温度宜为5~35℃,风力≥5级或雨天需要停止施工作业,防止膏体被吹散或稀释。
操作人员应佩戴保护用品,防止硅烷膏直接接触表皮或吸入蒸发物。
其余未使用的硅烷膏需要密封保存,防止受潮固化。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