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烷浸渍防水涂料是一种常用于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成品保护材料,能够明显渗透到混凝土中,产生化学屏障,抵抗水分。Cl-桥梁、隧道、港口等有害物质的腐蚀应用广泛。其施工方法需要严格的步骤,以确保保护效果。相应的步骤如下: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 成品材料检验
确认硅烷浸渍剂的型号、规格符合规范标准,对产品出厂证明、检验报告进行检验,确保在显著期限内。
如果是双组分硅烷,需要按照说明书级配合比例准确配制,搅拌一致后静置5-10分钟,防止施工作业发生气泡。
2. 基层处置
表面清洁:可用高压清洗设备冲洗,去除混凝土表面的浮灰、油污、松动骨料、苔藓等杂质(水压≤5MPa),顽固污渍需要用钢丝刷或砂纸打磨。
修补缺陷:混凝土表面的裂纹(宽度<0.2mm可直接喷涂施工,>0.2mm需要用特殊的修复成品材料密实)、修复蜂窝、麻面等缺陷,确保表面平整、坚固。
无水要求:基层含水率要求≤6%(可采用湿度仪检测),若含水量过高,需自然干燥或用热风干燥,防止硅烷因水分作用渗透。
第二,施工作业操作步骤
1. 选择喷雾施工方式
滚筒涂装、刷子施工或喷雾施工可根据施工作业面积和基层情况进行:
小面积或复杂部位(如棱角、预埋件周围)优先采用刷子施工,确保涂层一致;
大面积平面(如桥面、基墙)可采用滚筒涂装或高压无气喷施工,效率较高。
2. 喷涂施工作业
第一次喷雾施工:将硅烷浸渍剂一致涂抹在基层表面,保证充分渗透,防止漏刷流挂。喷雾施工应按“先立面后平面,先顶后底”的顺序进行。喷雾施工深度以完全渗透基层为准(通常用量为200-300g//㎡,相应地按照规范标准)。
间隔:第一次喷雾施工后,待硅烷充分渗透(一般2-4小时,低温环境可增加至6小时),表面微干后再进行第二次喷雾施工。
第二次喷涂施工:方向垂直于第一次喷涂(如第一次横向、第二次纵向),确保保护层涂覆一致,增强渗透深度和保护效果。
3. 处理特殊部位
混凝土接缝、边角、螺栓孔等易受腐蚀的部位,需增加1-2次喷雾施工,确保重点保护。
如果基层有孔隙较大的区域,可以适当增加喷雾施工次数,直到硅烷不再明显渗透。
第三,施工作业后的养护和操作要点
1. 固化条件
喷雾作业结束后,施工现场空气流通应保持无水,24小时内防止淋雨、沾水或被其它杂质污染,温度低。(<5℃)或受热(>在35℃环境下,应采取保护措施(如涂覆保温、遮阳)。
完全固化时间一般为7天(25℃环境下),固化期间禁止踩踏或碾压重物。
2. 操作要点
施工时需佩戴防护用品(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防止硅烷接触表皮或吸入呼吸道。如果你不小心碰了它们,立即用清水冲洗它们并去看医生。
硅烷是一种易燃成品材料,施工现场需要隔离火源,禁止吸烟,配备灭火器材。
剩余的硅烷需要密封保存,以防止阳光暴晒和加热环境。未使用的配制液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使用(通常)≤4小时)。
施工后要检查保护层没有缺损,如发现漏刷、脱皮等问题,应及时补涂修复。
质量验收
施工完成后,检查保护层是否一致,无漏刷,无气泡,用手触摸表面应有干燥感,无粘手现象。
可以通过吸水测试或渗透深度测试来验证效果:取芯样观察硅烷的渗透深度,通常需要≥3mm(特殊设计除外)。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