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烷浸渍保护膏是一种以硅烷为核心成分,通过特殊工艺制成糊状的混凝土保护成品材料,主要用于混凝土结构的持久保护,特别适用于抗Cl-渗透、冻融破坏、化学腐蚀破坏等环境作用。
第一,核心成分和特性
1. 核心组分:
以小分子硅烷(如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等)为活性成分。),辅以触变剂、分散剂等添加剂,形成糊状粘稠体。硅烷分子的“双亲结构”——一端是极性基团(如烷氧基),可以与混凝土基材(主要是水泥水化产品中的羟基)作用,另一端是非极性基团(如烷基)排水,可以在混凝土表面和浅层形成持久的排水屏障。
2. 膏体形态优点:
与液体硅烷相比,膏体状态更容易控制用量,减少流动和浪费,特别适用于立面、斜面或顶面等非水平面施工作业(如桥墩、隧道侧墙、混凝土梁等)。),可以更一致地附着在基材表面,提高渗透效率。
第二,作用原理
在混凝土表面涂上硅烷浸渍膏后,活性硅烷分子会通过混凝土的孔隙渗透到表面的一定深度(通常为1-3毫米),并与水泥水化产品中的羟基。(-OH)在孔隙内壁形成一层疏水膜的同时,产生化学作用,形成牢固的化学粘接。
排水效果:使混凝土表面和浅层具有明显的疏水性,防止水分,Cl-、腐蚀破坏性介质如硫酸性物质盐类物质渗透;
透气保留:不要堵塞混凝土内部的孔隙,允许水蒸气排出,防止保护层因内部水蒸气积聚而起泡或剥落。
适用场景三
1. 重点保护部分:
混凝土结构(如码头、防波堤、跨海桥)在海洋环境中抵抗Cl-腐蚀;
冷地混凝土构件(如公路桥梁、机场跑道),减少冻融破坏;
混凝土建筑(如工厂、污水处理厂)在工业环境中可以抵抗化学介质的腐蚀和破坏。
2. 基材要求:
适用于达到表面强度(回弹强度)≥25MPa)、无疏松、起砂混凝土,施工前应去除表面浮灰、油污、泛碱性物质等异物,确保基材无水(含水率)≤8%)。
四是施工作业特点
1. 施工作业方式:
多采用人工刮擦或涂抹(由于膏体比较粘,不适合喷涂),膏体通过刮刀一致涂抹在混凝土表面,保证完全涂抹,防止漏刷。
2. 使用量和工期:
常规使用量为200-300g/㎡(相应视混凝土孔隙率调整),一般施工一次即可;如果混凝土压实度高(如高特性混凝土),需要控制单次使用量。(≤200g/㎡),如有必要,可在6-8小时后第二次涂抹。
3. 固化时间:
施工结束后,需要在空气流通无水的环境中进行固化,在常温(20-25℃)下24-48小时左右可以完全固化,产生稳定的排水层。低温(<10℃)会增加固化时间,需要采取保温措施。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