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富锌底漆是一种以环氧树脂为成膜材料,以锌粉为主要防锈颜料的高特性防腐底漆,广泛应用于钢结构、桥梁、管道等金属表面的防腐涂料。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防腐效果和使用寿命,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关键事项: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 底材处置
除锈等级:需要达到《涂装前钢表面锈蚀等级及除锈等级》(GB/T Sa2.5级(近白级除锈)或St3级(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完全除锈)在8923级,表面无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等异物,粗糙度应控制在40-80级。μm(可以通过喷射或抛丸来实现)。
清洁度:除锈后要用压缩空气或清洁抹布去除表面的灰尘,防止残留的异物作用保护层附着力。
特殊情况:如果底材有焊瘤、毛刺等。,需要打磨平整;在潮湿环境下施工时,底材表面温度应高于露点温度3℃以上,相对湿度不应超过85%。
2. 涂料准备
混合级配合比例:严格说明要求混合漆料和硬化剂(如甲组分:乙组分=5:1或其它级配合比例),应用微电子秤精确称量,防止级配合比错误导致固化不良或特性下降。
搅拌一致:搅拌后需用电动搅拌器充分搅拌5-10分钟,确保锌粉分散一致,无沉淀或分层。
熟化时间:部分环氧富锌底漆混合后需静置10-30分钟(熟化期),使涂料充分发挥作用,相应时间参考产品说明。
稀释剂选择:如果粘度高需要稀释,应使用特殊的环氧稀释剂(如X-17)。严禁用汽油和香蕉水代替,稀释量一般不超过5%。
3. 环境要求
施工温度:建议5-35℃,低于5℃时固化缓慢,需采取加热措施(如加热设备);涂料在35℃以上容易干燥,需要缩短施工间隔。
湿度和天气:禁止在雨雪、大雾、沙尘天气下露天施工,防止保护层被污染或针孔。
空气流通条件:封闭空间施工作业需要加强空气流通(如排气扇),减少溶剂蒸发对身体的影响。
二是施工作业过程控制
1. 选择施工作业方式
推荐方法:高压无气喷涂施工(效率高,保护层一致,适用于大规模施工),喷嘴口径根据涂料粘度选择(一般为0.4-0.6。mm)。
辅助方法:手刷施工或滚筒涂装(适用于边角、小构件),但要注意防止漏刷、刷痕,确保保护层深度一致。
2. 深度控制保护层
通常需要60-120的干膜深度μm(相应按规范标准),单喷施工不宜过厚(防流挂、针孔),可分为2-3个施工作业,每个间隔时间参考产品说明(一般为4-8小时,以触摸无水为准)。
利用湿膜厚度测量仪对湿膜深度进行实时监测,干膜后采用磁性厚度测量仪进行抽样,确保合格率≥90%。
3. 防止常见缺陷
漏刷:重点检查边角、焊缝、螺栓等隐蔽部位,必要时手工补涂。
锌粉沉淀:喷涂过程中应不断搅拌涂料,防止锌粉沉降导致保护层特性不均匀。
针孔和气泡:喷雾施工时保持适当距离(30-50cm),防止压力过大或过小;如果底部潮湿,除锈不完全,很容易产生气泡,需要提前处理。
流挂式:控制涂料粘度和喷涂施工速度,减少垂直面施工时单次喷涂施工深度。
第三,施工作业后处理
1. 无水与固化
干燥时间约为1-2小时,干燥时间超过24小时。完全固化需要7天(25℃),固化时可防止碰撞、划伤或浸泡在水中。
随着低温环境中固化时间的增加,可以通过提高环境温度来加速固化(但不能超过60℃,防止保护层开裂)。
2. 复涂间隔
当需要涂中间漆(如环氧云铁)或面漆(如聚氨酯、氟碳漆)时,应在环氧富锌底漆干燥后进行,最长间隔不超过7天(防止锌粉氧化作用层之间的附着力)。
复漆前需要用砂纸轻磨底漆表面(去除锌盐类物质,增强粗糙度),用压缩空气吹除灰尘。
3. 与保护
施工人员应戴防毒面具(过滤有机气体滤芯)、保护眼镜,耐溶剂手套,防止表皮接触或吸入溶剂。
涂料和稀释剂是易燃材料,施工现场严禁明火,配备灭火器(如干粉、CO₂)。
验收和储存四、验收
1. 验收标准
表观:保护层一致,平整,无漏刷、针孔、流挂、剥落等缺陷。
附着力:用划格法测试(GB/T 9286),附着力等级必须达到1级以上(保护层不会脱落)。
深度:干膜深度符合规范标准,偏差不得超过±20μm。
2. 剩余的涂料处理
未使用的油漆和硬化剂需要分别密封和储存,混合后的剩余油漆不应回到原来的水桶中(防止污染,未使用油漆),应在固化前妥善处理。
工具清洗:使用专用稀释剂及时清洗喷枪、刷子等工具,防止涂料干结堵塞。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