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泥的应用方法包括基础结构处理、支模、搅拌、灌注、养护和拆模等步骤,具体介绍:
第一,地基结构处理
表面处理:对混凝土地基结构表面进行凿毛处理,确保表面粗糙,从而增强轨道水泥与地基结构的附着力。同时,去除表面的油污、水泥浮浆等异物。
湿润处理:浇筑轨道胶泥前4~24小时,对混凝土基础结构表面进行湿润处理,但浇筑时不得有积水,以免作用胶泥特性。
二、支模
挡板支架:挡板(模板)应紧密支架,防止漏浆。可以用快速堵漏剂密封模板之间的接缝,保证模板的密封性能。
形状确定:模具的尺寸和形状应根据相应的工程要求确定,如轨道形状、设备底座形状等。,以确保轨道水泥能够准确地注入预订位置。
三、搅拌
加水量控制:加水搅拌按每袋(通常为25公斤)特定等级配合比例的用水量。如果某些轨道水泥要求按13%~15%或15%的重量级配合比加水搅拌。在满足流动性要求的情况下,用水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搅拌程序:
在搅拌桶中加入规定量的水,然后放入搅拌器。
首先将一部分轨道胶泥(如约半料)倒入桶中搅拌10秒左右,然后将余料倒入搅拌。
从开始到结束,搅拌时间应控制在1~5分钟(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要求,有些需要控制在一分钟左右)。
搅拌时,叶片应沿桶周围的上下左右慢慢移动,以便将附着在桶底和桶壁上的干料混合在一起。不要将搅拌叶片提升到轨道水泥的液面上,以免空气带入轨道水泥。
四、灌注
灌注方法:尽可能从一侧注入,以便在底板与混凝土地基结构之间排出空气。如有必要,可采用竹片等工具进行导流。
连贯性:浇水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不能间断。如果是分部灌注的长轨,从搅拌开始到灌浆结束,操作必须连续进行,两部分之间的灌注时间间隔应短或在允许的范围内,不会对水泥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灌浆深度:每次灌浆深度不得超过150mm。在灌浆层小于30mm时,应采取相应的辅助措施或改用其它型号的成品材料。
五、养护
养护方法:用湿草袋或布覆盖浇筑好的轨道水泥,洒水养护。每天的洒水次数根据不同的温度进行调整,比如每天早晚15℃以下一次,每天早晚15℃~35℃一次。
保养温度:保养温度应在15℃以上,保养期为7天。如果现场温度较低,可以适当增加保养期。冬季施工时,应采取保温措施,如用保温成品材料包裹保养区域或采取加热措施提高环境温度。
六、拆模
为了保证轨道胶泥的特性稳定,拆模应在浇水完成24小时后进行,拆模后继续维护。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