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准备
材料准备:
水泥:一般使用强度等级不低于 32.5 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 42.5 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书及性能检测报告,进场后要核查品种、规格、强度等级、出场日期等,并进行外观检查,超过 3 个月应按试验结果使用,同一部位宜用同一品种、同一批号的水泥以保证颜色一致。
砂:按施工对象不同,采用中砂或细砂,中砂平均粒径为 0.35 - 0.5mm,砂颗粒应坚硬洁净,不含粘土、草根、树叶、碱质等杂质,使用前需过筛。
聚合物及外加剂:聚合物乳液或胶粉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产品标准,其掺量按产品说明书配制并通过试验确定。其他外加剂如增粘剂、防裂剂、防冻剂等也需符合相关规定,且掺合料性能应与后续饰面材料性能相匹配,如做溶剂型涂料饰面的抹灰砂浆中不得掺有含食盐和氯化钙的外加剂。
水:选用干净的饮用水。
机具准备:包括砂浆搅拌机、5mm 的筛子、大平锹、小平锹、软毛刷、钢丝刷、粉线包、喷壶、小水壶、水桶、米厘条、分格条、扫帚、锤子、錾子等,还需准备搅拌器、刮刀等用于砂浆搅拌和施工操作的工具。
作业条件准备:
基层结构工程(如混凝土结构、砌块墙体等)需全部完成并经验收合格。
抹灰工程施工环境温度不应低于 5℃,低于 5℃施工时应有保温措施;室外受热或烈日下施工应有有效果养护措施;室内抹灰前宜先做好屋面防水及室内封闭保温工作。
基层表面的灰尘、污垢、油渍等应清理干净,混凝土墙、加气混凝土墙等需洒水湿润;基层上的门窗框位置尺寸应正确,与墙体联结牢固,缝隙应嵌塞密实;预埋预设铁件、管道等应安装好,预留孔洞应堵塞严实,凸出墙面的混凝土应剔平。
可先在相同基体上做样板墙并做出分格缝,经确认合格后再进行大面积施工。
施工工艺
基层处理:基层应平整、坚实,清除表面浮尘、灰尘、油污等;渗漏水部位先用堵漏材料处理;有金属、塑料管等不同材料接触的部位,其周围应打磨干净;不光滑的基层可进行凿毛处理,并用水湿润底层,但不得有积水。
砂浆配制:
水泥净浆配制时,按配方比例将水泥和胶乳(或其他聚合物材料)用适量水搅拌均匀,如胶乳用量约 0.1kg/m(具体按配方)。
防水砂浆配制时,先将水泥和砂干拌均匀,再加入规定的胶乳和水,用机械或人工搅拌均匀。搅拌应充分,至无颗粒状,搅拌时间可能需 5 - 10 分钟左右(具体按材料要求)。配制好的防水砂浆常温下(20±2℃)最好在 1 小时内用完。
施工操作:
在处理好的基层表面先涂刷一遍水泥净浆,以提高与基面的粘结力。
待水泥净浆不粘手后,将拌和好的聚合物水泥砂浆均匀地刮抹在基层表面上,并用抹子压平抹光。厚度根据不同部位有不同要求,如外墙一般 3 - 5mm,地下室、水池 5 - 8mm 等;如需分层施工,待第一层初凝后(一般 4 小时左右)再抹第二层,直至达到需要厚度。
抹灰时应从一端逐渐进行,按水平方向擦拭,用力夯实,去除气泡,使砂浆与基层紧密相连,控制好厚度和平整度,防止空鼓、裂缝等缺陷。每层抹灰间隔时间需根据砂浆凝结时间确定,以防止出现空鼓等问题。
表面抹平:在砂浆凝固前,用刮刀抹平砂浆表面,用力均匀,确保表面光滑,无砂眼、气泡等,如有不平整应及时用砂浆弥补或重新刮平。
养护与验收
养护:施工 24 小时后需进行湿养护,常温下养护时间一般为 3 - 5 天,也可根据气温条件适当调整;养护期间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防止阳光曝晒,每天可洒水 1 - 2 次保持砂浆表面潮湿,养护期间不得在砂浆层上施加外力或进行其他作业。
验收:检查表面是否光滑、洁净、无气泡、砂眼等;检查是否有空鼓现象(可通过敲击等方法检查);检查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