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征高耐磨:28天抗压强度不少于80MPa,可显著提高加固构造的承载力,为构造提供可靠的支撑,针对不同工程的强度要求。
自流性:具有较好的自流性,可在重力作用下单独流动,填充到构造的各部位,保证灌浆的密实性,使加固效果更加均匀平稳。
微膨胀:硬化过程中产生轻度澎涨,赔偿混泥土搜集,保证钢筋结构与原结构息息相关,防止缝隙,提升构造的完整性和耐用性。
附着力强:与混凝土、钢材等板才具有较好的粘合力,能牢固粘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承担荷载,提升结构稳定性。
耐久性好:经过层层试验验证,C80灌浆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用性,能够抵抗气温变化、化学侵蚀等环境环境的影响,持续保持其性能稳定,保证加固工程的性能和稳定性。
主要用途混泥土工程加固:用以混凝土梁、板、柱等结构的加固,可提高构造的承载力、刚度和抗震性能,适用旧建筑的改造和加固工程。
设备基础二次灌浆:平稳支撑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降低设备运转时震动和冲击对基础的影响。
地脚螺钉锚固及钢筋栽种:用以固定地脚螺钉及钢筋,提高锚固力,保证构造的稳定性和特性。
梁柱截面扩张加固工程:依据梁柱截面扩张,提升承载力、抗弯、抗剪能力,适用当前结构的优化加固。
施工技术施工前准备基础处理:彻底清理必须加固的基本位置,清除碎石、浮浆、灰尘、油渍、脱膜剂等杂物。如果基础表面是油迹,可以用适宜的清洁液清理。灌浆前24小时,基本表面应充足湿冷,但不得有积水,以保证灌浆材料和基础中间的优良粘接。
模板架构:依据灌浆施工图,模板和基础、模板与模板中间的接口应使用水泥浆、胶布密封,保证模板不渗漏。模板和设备基座四周的水平距离应控制在100mm上下,便于灌浆施工。模板顶端标高应高于设备底座上表层50mm,便于灌浆充足的时间。在灌浆环节中,如果出现灌浆状况,应及时处理。
材料准备:准备C80灌浆材料、水、搅拌机等施工设备工具等,保证性能良好,可正常启动。同时,依据设计要点和施工技术,确立灌浆材料的配合比和用量。
灌浆料配备加水标准:一般情况下,C80灌浆材料按通用加固型13 - 14%规定加水搅拌;如果使用豆石加固型,则按9%的需求搅拌; - 10%规定加水搅拌。实际加水量应严格按照产品手册要求进行操作,以保证灌浆塑料的特性。
搅拌方式:建议使用机械搅拌方式,搅拌时间一般为1 - 2分钟,使灌浆材料充足搅拌匀称。不要使用手电钻搅拌机,以免引起灌浆材料的质量。假如采用人工搅拌,先添加用水量的2/3搅拌2分钟,然后添加剩下水量搅拌至对称。
搅拌量操作:每次搅拌的灌浆材料用量应依据相关要求明确,保证设备在40分钟内应用,避免灌浆材料因长期放置而离析。
外加剂规定:当场使用中,严禁在C80灌浆料中掺加一切外加剂、外掺料,以免引起灌浆料的性能质量。
灌浆施工工艺
长设备及路轨基本:长设备及路轨基本,应使用段施工方法,每段距离不能超过5米,以保证灌浆品质。
二次灌浆:灌浆方位:从一侧或邻近两边多点灌浆,直到从另一侧外溢,有益于灌浆过程的排气。灌浆不能从四侧同时进行,以防止灌浆材料的离析和阻塞。
持续灌浆:灌浆开始后,务必连续进行,不能终断,并尽量避免灌浆时长,以保证灌浆材料的均匀度和强度。
振捣要求:注浆环节中严禁振捣。必要时,应选用注浆助推器沿注浆层底端推动注浆材料,严禁从注浆层中上方推动注浆材料,以保证注浆层均匀度。
裁边处理(可用设备基础灌浆):设备基础灌浆结束后,注浆后33 - 6钟头头沿设备边缘切割45度斜角,防止自由端干裂。若不能处理边缘切割难题,需在灌浆后3小时用抹刀擦洗灌浆层表层。
保养保湿保养:灌浆后30分钟内马上遮盖湿草垫或岩棉被,保持湿润,推动灌浆材料早期强度的提升。冬天施工时,维护策略也应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检验规范》(GB50204)的相关规定。
保养时间:保养时间应根据环境温湿度作出调整,一般不少于7天。当日的最低温是 - 10~0℃时,拆模时间为96小时,保养时间为24天;每日最低温为0~5℃时,拆模时间为72小时,保养时间为21天;每日最低温为5℃;~15℃时,拆模时间为48小时,保养时间为14天;当日最低温在15℃以上时,拆模时间为24小时,保养时间为7天。
突发状况处理:系统基础灌浆结束后,如有需要拆除的部分,可在灌浆结束后33 - 6小时后,即注浆层硬化前,用抹刀或铲工具轻轻消除。二次灌浆后,应待机244钟头。 - 36钟头,以免引起未结硬的注浆层。
包装贮运包装规格:C80灌浆材料一般采用40kg/袋的包装方式,便于运输和储存。
储存条件:保存在通风干燥处,避免太阳直射,避免灌浆材料潮湿发霉。在储存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处理。
保存期:保质期为3个月,超出保存期后该进行复查,合格后方可申请。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